我还年轻的时候,经常听一些大会或者演讲。有些人说,思路逻辑非常重要。我那时就想,你肯定是瞎忽悠的,因为我怎么就没听懂你说的思路呢?
而现在轮到自己来写或者讲一些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说得很对,而我之所以不理解,也是有原因的。
性能分析思路和具体的实现之间,有一道鸿沟,那就是操作的能力。之前我为什么听不懂那些人的思路,其实是因为我没有操作的功底。
而有了操作的功底之后,还有一个大的鸿沟要越过去,那就是从操作到对监控计数器的理解。这一步可以说让很多性能测试人员都望而却步了。
但是这还不算完,这一步迈过去之后,还有一个跳跃,就是相关性分析和证据链分析的过程。
如此一来,就会得到一张性能测试分析的能力阶梯视图,如下:
工具操作:包括压力工具、监控工具、剖析工具、调试工具。
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证据链分析:就是理解了工具产生的数值之后,还要把它们的逻辑关系想明白。这才是性能测试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环。
最后才是调优:有了第 3 步之后,调优的方案策略就有很多种了,具体选择取决于调优成本和产生的效果。
那么怎么把这些内容都融会贯通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性能测试分析的几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从我十几年的性能工作中,上面讲的这些内容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内容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对它做一次系统的说明。我先把性能分析思路大纲列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