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遭遇程咬金,低代码技术会被AI大模型替代吗?
陈旭
你好,我是陈旭。
这一讲的标题等价于:身为低代码架构或开发的你,你的工(fàn)作(wǎn),会被 AI 大模型取代吗?在去年大模型展示了它的实力之后,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扪心自问。
我们都知道 AIGC 的含义,其中 C 是 Content(内容)的首字母,但在低代码领域,我更愿意将 C 解释为 Code(代码)。在这里,Code 是 Content 的子集,这就是大模型技术落地到低代码技术领域,或者说大模型落地到研发领域时,它的价值的具体化表现。低代码技术的输出也是 Code,大模型技术也可以输出 Code,在这个角度看,将这两者的关系定义为竞对关系是没问题的!所以,身处低代码领域的你我,更应该感到危机,不仅要深入思考这讲的这个问题,还要想办法让低代码技术和大模型“化敌为友”,从而借助大模型,让低代码技术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相互替代。
阿里巴巴 CEO 张勇先生在去年 4 月曾说过:面向 AI 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不以为然,但随着我在日常研发全流程中,在广度和深度上深入使用大模型,我越发觉得,确实是“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在我深耕的低代码领域,当然也“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解释
- 总结
1. 低代码技术的优势在于处理描述性任务,但不适合处理逻辑性任务,存在不可能三角的问题。 2. 张勇先生提出的“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的观点,以及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和实践。 3. 低代码技术的不可能三角,即开发效率、易用性、可定制化这三者最多只能拥有其二,而必须放弃第三个。 4. 低代码编辑器功能的不断强大,但其使用效率和易用性逐渐下降的问题。 5. 低代码技术的可视化配置和所见即所得的形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6. 自然语言作为处理逻辑性任务的合适手段,以及其在降低低代码平台可视化配置的开发工作量和提升整体易用性方面的价值。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说透低代码》,新⼈⾸单¥59
《说透低代码》,新⼈⾸单¥59
立即购买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