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透芯片
邵巍
前 ARM 中国区服务器与生态系统市场总监 前阿里平头哥高级产品经理
9812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2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22 讲
说透芯片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1 | 核心概念: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到摩尔定律

你好,我是邵巍。
在一开始做这门课程的时候,极客时间的编辑就问我,“邵老师啊,这芯片和半导体是不是一回事儿呢?怎么我有时候听人说芯片行业,有时候又听人说半导体行业,好像他们说的都是一回事?”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其实啊,这问题很简单,芯片和半导体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名字,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产品,半导体是用来做芯片的材料。这个行业,通俗一点,就叫芯片行业,学术一点就叫半导体行业,相当于土豆和马铃薯的区别。
半导体产业是电子产业的一个分支。如果你想入行,可以读电子工程系的微电子专业,或者集成电路专业,前者毕业可以从事芯片制造,后者毕业可以从事芯片设计。而如果你想入门,那我就凡尔赛一下,你听我的课就足够啦。
今天是咱们整个课程的第一讲,我们不急着发散到芯片的具体技术细节和行业趋势,转而,我想带着你从三个基础概念开始,咱们先把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弄明白。 这三个概念分别是晶体管、集成电路和摩尔定律。
我们先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这两个名词解释开始。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两个名词,它们的背后可是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整个行业发展史。

晶体管

想了解晶体管,你得先了解它的“前身”——电子管。电子管是中文翻译后的名称,英文原文其实是真空管。从这个名字,你可以想象,它其实是把参与工作的金属薄片,也就是电极,封装在一个真空的容器内,真空容器一般指的是玻璃瓶。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深入介绍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概念:晶体管、集成电路和摩尔定律。文章首先解释了晶体管的起源和发展,强调了半导体晶体管在电子行业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集成电路的概念,以及半导体晶体管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摩尔定律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摩尔定律指出,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隔24个月增加一倍,推动着半导体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文章还提到了摩尔定律对电子产品性能和价格的影响,以及企业按照摩尔定律提升制造工艺,生产出性能加倍或价格减半的产品。总的来说,本文通过讲解这三个核心概念,帮助读者了解了半导体产业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展现了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说透芯片》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38)

  • 最新
  • 精选
  • 姜邑刍
    摩尔定律就是半导体行业给自己下的KPI,它是一颗北极星,引导着整个行业发展方向,也敦促着无数加班狗996爆肝(doge

    作者回复: 说得太正确了。

    2021-05-22
    2
    55
  • 送过快递的码农
    作为一个Java开发工程师,真的对前几年国内云计算 大数据的扩建还是挺担忧的。。。我觉得,云计算就好比高楼大厦,芯片就像高楼里面的砖瓦。砖瓦不牢靠,百尺大楼怎么可能稳健呢?好在,国家也没有完全闲着,最起码拥有了65 - 90nm的自主制造设计,还不算太可怕。接下来,就希望国内的速度以摩尔定律的双倍速度来追赶了。从狭隘的爱国情怀来讲,我是希望摩尔定律可以慢点,等国内追上一追,但是,人家老美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就此让摩尔定律失效。。。好在智能汽车的大量芯片需求,给了我国半导体行业机会,可以在成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大量稳定性的芯片,从而让我国可以用比摩尔定律快得多的速度来缩小差距,毕竟前方的路有人已经走过了。。。 我也不知道在这几年,一个应用开发可以做点啥,只能多了解知识

    作者回复: 同感。其实如果摩尔定律放缓,对于追赶者,其实是有利的。基础建设这事,也不能着急,一点点建吧。 做应用的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上了国产芯片,发现性能有波动,能帮忙针对新硬件平台进行一下优化,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2021-05-21
    2
    19
  • kevin
    老师,台积电制程好像就快要达到1纳米物理极限(貌似正在研发2nm量产),如果真的达到这个物理极限,是不是台积电上升空间就到顶了呢,还有就是如果真的到了1纳米制程的话,是要突破这个物理极限还是只能从其他方面去突破,比材料啥的?还有3d封装和现有普通封装对芯片性能的提升有制程提升大吗?

    作者回复: 目前看1nm之后要换材料。2.5D/3D让整芯片的性能有突破,例如HBM帮助处理器突破存储瓶颈,还有很多好处。

    2021-05-24
    2
    11
  • 詹姆斯Li
    邵博士,我是做软件的,芯片完全不懂,您的专栏对我是全新的,帮助特别大。 对于摩尔定律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首先我感觉摩尔定律有点像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因为intel的联合创始人摩尔说了这个定律(当然也是有一定依据做判断),所以intel的工程师就拼命的研发,导致技术突破实现技术指标提升,然后市场给了很好的反馈,通过增加产量有导致成本降低。因为intel的成功,导致硅谷更多公司相信摩尔定律,最终让摩尔定律真的实现了? 其次,摩尔定律我觉得对于不同的产品会有差异,会不会是要看这个产品里面集成电路到底占了多大的占比(性能占比或者成本占比),如果集成电路占比大,就会强符合摩尔定律,否则就会弱符合?比如手机,电脑,我觉得集成电路占比就很大,就比较符合摩尔定律。然后最近听说电动汽车会符合摩尔定律,那我对汽车就不是很确定,因为里面除了电子架构,汽车的机械部分占比也很高,轮胎和车身总不能符合摩尔定律吧,所以电动汽车是不是就偏向弱摩尔定律?

    作者回复: 你的理解是非常正确,摩尔定律就是半导体产业的自我实现(赢得竞争)的预言。 是的, 摩尔定律对于不同产品有差异,例如模拟IC,基本上就受摩尔定律影响比较小。 汽车,现在的半导体比例非常高,而且自动驾驶会让半导体的(占车的成本)比例逐渐加高。因此,现在肯定是弱的,未来会更受摩尔定律影响,这是搞电子的人,觉得可以颠覆搞车的人的信心来源。

    2021-05-20
    10
  • 数学汤家凤
    我觉得就是宣传手段,用来躺着赚钱 你看牙膏厂近几年来的性能提升微乎其微,价格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制程桌面级止步在14+++++++ 一句话概括 amd yes

    作者回复: 感谢支持。 Intel确实有点失速,特别是工厂工艺这个环节,本来领先台积电2年半,3年,现在被反超。架构,制程,双轮驱动,缺了一个轮,架构创新也很受限。 价格是竞争决定的,不是技术决定的,AMD的崛起,会帮助整个市场提高性价比的。

    2021-05-19
    4
    9
  • 管理员
    买几个二极管就能自己做加法器了,有了加法器就可以逐步做出CPU了。老师后期课程能否基于这个思路给喜欢动手的同学讲些实验?

    作者回复: 也不用从加法器开始,有开源的CPU Core,选个RISC- V 的开源核,可以自己动手搭一个系统。有不错的教材。

    2021-05-22
    2
    7
  • 业余草
    下一代半导体是什么?非晶态氮化硼,石墨烯?

    作者回复: 多谢支持。 个人观点,从经济效益上,5年之内还是硅。制造工厂改材料,前期投入太大,这个资金门槛,某种程度上比技术门槛高。

    2021-05-19
    3
    6
  • Demon.Lee
    学习总结: - 芯片和半导体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名字,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产品,半导体是芯片的原材料。 - 晶体管的前身是电子管(真空管),其缺点是真空容器体积大,容易损坏。 - 半导体:常温下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材料,在不同电流控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导电或者不导电的特性,这个特征与真空电子管做电信号发大器的特性吻合。发明半导体的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获得了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晶体管:用半导体材料制成,体积小,速度快,稳定性高,从而替代了电子管。 - 集成电路:晶体管组成逻辑门(与门,非门,或门,异或门等),逻辑门组成集成电路。 - 德州仪器工程师杰克·基比尔在 1958 年发明了锗集成电路,并获得 200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 Intel 的第一任 CEO 罗伯特·诺伊斯在 1959 年带领仙童半导体公司研发出了硅集成电路,从此让集成电路真正进入了商用时代。 - 有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开始高速发展:不断缩小晶体管体积 --> 不断扩大集成电路规模 --> 不断构建性能更强价格更优的电子设备。 - 由于集成电路规模越来越大,行业便改用晶圆工厂制造工艺的名称来定义发展阶段。从 1987 年到 2019 年,制造工艺从 3 微米发展到了 5 纳米。 - 28nm、20nm、14nm、10nm、7nm、5nm 这些数字,基本都相差 0.7 倍,为什么?将这些特征尺寸看成正方形的边长,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0.7 倍,面积就相当于缩小了一半,即 0.7x0.7=0.49。也就是说,随着工艺的革新,在单位面积内可以集成的晶体管密度可以提高一倍。 - 上面这些工艺的数字,基本上是 2 年一更新,而这正是 Intel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隔 24 个月增加一倍。 - 超越摩尔定律:Nvidia;摩尔定律维护:台积电、苹果;摩尔定律掉队:牙膏厂。

    作者回复: 强

    2021-07-08
    5
  • LIUYU
    老师想请问一下,intel cpu芯片制成上还是10nm,而arm server 现在比如Apmere 推出的Altra 是7nm, 那么想请问,arm server 会对intel 在服务器市场上造成冲击么? arm server 服务器在单核性能还不能和intel 相比吧?但是对于多线程简单计算核心多还是有优势吧? 对于发杂的计算,arm 服务器上是否可以利用其他加速卡来完成复杂的运算达到超越intel 服务器CPU。 我的知识比较凌乱,希望和老师学习,期望学习这些课程,能把我这些杂乱无章的概念理清。

    作者回复: arm的单线程性能已经逼近Intel,arm server阵营,利用arm的低功耗设计,可以在相同的die size 上放入更多的物理核,因此单socket的性能还是非常有优势的(AMD其实也是靠单socket的总体优势取胜的),遇到合适的应用,优势还是很明显。 硬件上的优势,还是要看软件的优化力度,native arm 的应用数目相当还是少一点,因此还需要时间。 加速卡,不算优势,因为Intel也可以加同样的加速卡。

    2021-06-02
    4
  • CaptainJackey
    经常看国内报道到基建、工业上很多突破,这些突破是时间问题,因为这像一个跑着的人追赶走路的人(基建工程迭代慢)。而芯片行业对手也在狂奔,相对速度就慢,只能跑的比别人更快或者弯道超车。

    作者回复: 赞同。不过弯道超车的机会其实非常罕见。 别人速度慢一点,自己快一点,就已经算是天赐良机了。

    2021-05-27
    4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38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