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幅画
罗桂霞
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讲师、Amelia 当代艺术节创办人
6475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24 讲
如何看懂一幅画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6 | 名画《呐喊》是怎么变成表情包的?

你好!我是罗桂霞。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这个“惊恐”的表情。这个表情呢,灵感来源于艺术家蒙克(1863-1944 年)的一幅画。也许你不认识蒙克,但你可能见过这幅画,就是《呐喊》。
这幅画里有西方美术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面孔之一,也是现在世人皆知的焦虑符号。它的艺术震撼力不亚于容嬷嬷在窗外的“死亡凝视”,只是轻轻地瞥了一眼,便能调动你全身的神经。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幅名画都可以引起如此广泛的情绪共鸣,那么,名画《呐喊》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就藏在今天的主题里,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结构变形”
结构变形是什么呢?你先别急,这一讲,我会通过蒙克、莫迪利亚尼和波提切利三位大师的代表作,带你分析什么是结构变形,以及大师们是如何运用结构变形手法来表达思想的。

呐喊的蒙克

我们要想理解《呐喊》这幅画,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画家蒙克这个人。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总结:惨。
他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得肺结核死了,是他爸爸把他养大的。但是他的爸爸有心理疾病,精神不正常,所以他从小不仅没有感受到什么是父爱,还在心里留下了恐惧的烙印
因为他爸爸总跟他说,不管什么情况下,你只要犯了罪、做了错事,将来就会下地狱,没有任何解脱的机会,这些话让蒙克从小就活得很压抑。这样的成长环境,导致他的精神也有点不正常。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这篇文章以“变形的维纳斯”为题,通过分析蒙克、莫迪利亚尼和波提切利的代表作,介绍了结构变形这一艺术手法。文章指出,艺术家们通过结构变形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引起观众共鸣。蒙克以生命、死亡、恋爱等为题材,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对比表达情感;莫迪利亚尼则通过变形和颜色的衬托展现女性的柔美和欲望。同时,文章探讨了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解释了变形手法的原因和意义。最后,文章引发思考,提出了对艺术品的认知和价值的思考。整篇文章深入探讨了结构变形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艺术世界的探索之旅。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如何看懂一幅画》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6)

  • 最新
  • 精选
  • 罗小黑
    《呐喊》有点眩晕😂。以前中学教学楼的走廊里,挂了一副变形的画,画的是变形的时钟:挂在树枝上像布一样会下垂的时钟;一半在桌面上,另一半像融化了的巧克力一样,掉下桌面的时钟。经过的时候,它会吸引我的视线停留几秒,然后就感觉好像有时间在画里流动一样。听老师的课,一下就想起来了,不知道是谁画的?后面有怎样的故事?

    作者回复: 那是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我们后面会讲到他~

    2020-08-03
    3
    5
  • escray
    这个惊恐的表情我倒是没有用过,看着这幅画会想到类似《惊声尖叫》之类的恐怖片。 一开始看这幅画,我以为是画中的人物(很可能是作者本人)在呐喊,后来听了老师的介绍,才知道是蒙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呐喊。 看到五个版本的呐喊,有一点好奇,蒙克在画后一个版本的时候,会参考前面的画作么?毕竟第 2、4、5 三幅是比较接近的,个人感觉第 2 幅画的最好。 一开始看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长脖、长腰画,感觉就像一个刚开始画画的小孩子,没有掌握好身体的比例,但是这些变形却并不影响画中人的美丽动人。 《戴帽子的珍妮》和画家的另一幅画《Young Woman in a Shirt》,都有着“空洞”的双眼,后来了解到画家是想要沿袭古希腊雕塑的创意,用身体的形状来表达感情,刻意没有画瞳孔的眼睛,刻意任你想象,似乎在“看”着你。 至于《维纳斯的诞生》,小时候在一本关于古罗马古希腊的神话中看到过,作为插图。当时觉的维纳斯挺漂亮的,其中可能也有名字的加成,不过并没有特别关注神话故事和画面上的人物。现在才知道,这个维纳斯也是“变形”的,这个维纳斯不是“八头身”么? 现在再看的话,似乎维纳斯的身材比例也没有那么好,但是仍然给人美感,也有人说这幅画是“the birth of the beauty and love”。 老师说“艺术品的主要作用不只是记录,而是表达”,如果能够“代表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的状态”,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这个作品就成了。其实,绘画、摄影、影视都是这样的,甚至包括综艺节目。

    作者回复: 真是感动呢,觉得你总结的特别棒…我果然没有选错平台,极客时间上的用户都是想学知识的~

    2020-08-06
    4
  • 大茹
    开始会不太理解怎么欣赏这类扭曲变形的画,也认为它们不美。 现在慢慢对艺术有些感觉了,真的认为画的像不像不重要,只要艺术家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能让一批人捕捉到,得到共鸣,那就是美的。 毕竟每个人都是孤独个体,而脑海里那模糊的、不能表达的、不被理解的情绪被世界上一位艺术家呈现出来,会是非常感动的事。

    作者回复: 不错呢~

    2020-08-03
    2
  • 浮幻随尘
    老师的课让我在欣赏一幅画时眼光变得专业了!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有的画家画的东西一点也不像,也无法欣赏,而这一课给了很好的解答,心中的疑惑也慢慢解开了,好像一下子豁然开朗,老师的课真棒👍🏻!

    作者回复: 加油~!

    2020-08-07
    1
  • 4bw_fdx
    「绝望」看起来比「呐喊」内敛一些,人物没有明显的结构变形,感官刺激少一些。「呐喊」的线条都是弯曲的,看起来很协调,那种张力马上吸引住人。「绝望」是那种,我可能要看一会儿,才能慢慢感受到那种绝望。 对比了下「呐喊」,「绝望 1」「绝望2」,我会更喜欢「绝望2」一些。喜欢「绝望2」的色彩,以及面部表情。

    作者回复: 👍

    2020-08-05
    1
  • 染月
    《呐喊》给人一种压抑,恐惧的感觉,可以体会作者是多么痛苦

    作者回复: 👍

    2020-08-04
    1
  • alan
    老师,想请问一个问题:如果把古往今来的所有画家,把他们的艺术成就分为一流、二流、三流…能称得上是“一流”的画家大约能有多少位呢?个位数?几十?几百?

    作者回复: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其一,因为我觉着自己还有到可以评判谁为一流,二流,三流的位置。其二,我觉得艺术史上少了那一位艺术家都不会完整。

    2020-08-04
    2
    1
  • westfall
    老师,看到你说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共鸣,突然想到很多作家的的作品身前不受待见,死后才收到后人的追捧,是否可以说明这些艺术家的思想往往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作者回复: 是的,古希腊那些哲学家们都是,我们现在还在研究他们的理念~

    2020-08-03
    1
  • 朱雯
    这节课让我想起小猪佩奇那个巨长的鼻子

    作者回复: 你的联想力还真是广阔~

    2021-08-25
  • 小昭
    今天的课,学完之后还挺压抑的。 我个人会喜欢第一幅《绝望》多一些。 首先,它饱和度低,日常生活中,我就比较喜欢低饱和度的东西; 其次,画中栏杆旁的人,看不到面部表情,那么他现在是一个什么表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再次,画中后方的两个人,虽然看不到面部表情,但是我感觉右边那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在回头看,也就是说他在关心栏杆旁的这个人,可能在跟同伴讨论:“哎,他怎么了,是不是有点不开心,咱们要不要过去看看”之类的 最后,以我个人经历来看,当我绝望的时候,内心极度敏感不安的时候,我是非常希望有一个人能来陪伴我的,那时对我伸出手的人,我会觉得ta浑身都在发光。 我感觉第一幅的名字虽然叫《绝望》,但是又带了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在里面吧,而希望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啊。 (第一次对一幅画有这么多的感悟,希望没有理解太偏……)

    作者回复: 没有理解偏,很好!说明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你~

    2021-02-02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6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