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幅画
罗桂霞
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讲师、Amelia 当代艺术节创办人
6475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24 讲
如何看懂一幅画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4 | 为什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比蒙娜丽莎更灵动?

你好!我是罗桂霞。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 年)的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很多人都模仿过她的妆容和动作。有人说,在油画史上,她是“唯一能与蒙娜丽莎媲美的女人”,有人则干脆称她是“北方的蒙娜丽莎”。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创作于1665年
现存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不可否认,这两幅画都是世界级名画,都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如果我们单单从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来说,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温和从容,有一种朦胧感;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给人的感官刺激会更加强烈,整体画面也更显灵动
《蒙娜丽莎》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对比图
如果《蒙娜丽莎》是红酒,第一口跟果汁一样柔和,多喝几口才发现后劲十足;那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是白酒,刚一入口就让你感到辛辣、猛烈。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很美的画,同样是表现女性,画面上传递出的感觉却如此不同呢?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呢?

“光”带来的视觉冲击

我们很容易发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她的头巾颜色很抢眼。明艳的蓝色与黄色搭配,正是我们在上一讲学过的互补色。你还记得吗?互补色的搭配会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画面更加生动。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局部图
另外,在动态方面,蒙娜丽莎是标准的四分之三坐姿,双手轻轻地搭在胸前,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她正对着你,露着笑容,十分端庄,眼神里有一种神秘。
《蒙娜丽莎》(Mona Lisa)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创作于1519年
现存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呢?她是一种回眸的状态,她整个身子呈二分之一侧身,但头部却是四分之三侧。艺术家捕捉的就是她回头的这一个瞬间,动态感更强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光影处理技术,鲁本斯和伦勃朗的作品突出了人物的肉欲和紧张动感,以及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表情和动态。卡拉瓦乔通过非自然光的处理手法,突出了宗教题材的神圣意义,表现了耶稣的圣光和神圣身份。他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光影的巧妙运用,为读者呈现了巴洛克时期艺术作品的技术魅力。卡拉瓦乔的绘画语言是光影,通过光影表达了对圣经的揣摩和对信仰的虔诚。他的作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呈现了光在世界中的神奇物质,为艺术界留下了不朽的影响。文章还提到了卡拉瓦乔的非自然光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光影处理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实际运用。整体而言,文章通过对巴洛克时期艺术作品的光影处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和对信仰的虔诚表达。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如何看懂一幅画》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8)

  • 最新
  • 精选
  • 牺牲
    看到思考题,感觉自己对非自然光没有理解,也找不出自然光。回头看了一遍文章,也搜了一下故事背景。硬挑出来几个: 1.天使脸上的光,他是趴着的,光不可能打到脸上,可能是为了给天使一个特写 2.马尔太和刺客全身都是亮的,左边一片是暗的,应该是为了凸显主角,刻意为之 3.左右两边人物脸的方向是相反的,光却都能打到脸上,为了表现众人在遭遇马尔太遇刺之时的恐慌的神态 4.马尔太下半身的台阶有光,左胳膊所处的台阶和地板没有光,可能为了显示倒在了两节台阶上... 5.猜测:左边任务的手和剑,像是在说有剑却不救人;右边光头小仆从,给的光有点多,有点故意突出慌乱逃跑动作的感觉 不要忘了告诉我答案吼,拜托拜托~

    作者回复: 非自然光你分析的很对呢,这几个分析的都很对。我一直在想怎么回复你,因为我不太想给你们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这样会个你们固定中思维,有些东西,如果答案不唯一的话,可能会有更多的见解与惊喜呢。说实话你分析的很好。天使也确实是特写,他手里拿着象征的圣人的棕榈叶,还没有给到圣马泰手里,圣马泰去接的棕榈叶的手,也是被擒住的手,这是为了突出矛盾,好似在讲,只有为了真神殉道,你才能修成正果。所有的人穿的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衣服,只有来杀他的那位衣服是不是当时的那个时代的。有些像是回顾历史,好似还在告诉我们,像圣马泰一样的殉道者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有几个真正的拿到了棕榈叶?卡拉瓦乔把自己啊花在了最远处的一个角落,有点是想说自己每天都在见证这一幕,看到被迫害却无能为力,也像是说他自己。

    2020-07-31
    4
  • 罗小黑
    感受到了《圣母之死》那副画的悲伤。喜欢卡拉瓦乔这种读书的方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被书带跑。喜欢老师的讲解,✧ෆ◞◟˃̶̤⌄˂̶̤⋆biubiu❤️

    作者回复: 加油呢~

    2020-08-20
    2
  • escray
    首先说,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比蒙娜丽莎更灵动,似乎有些“不公平”,两个人在年龄上的差距随便拍张照片都会让少女显得“更灵动”。另外就是站姿的不同,一个是标准正面坐姿,另一个是回眸,也肯定会造成后者更为动感。 看到蒙娜丽莎和少女的对比,其实我觉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拍照的时候,不同的年龄和气质适合不同的姿势和光线,最好不要一律拍成“大妈”或者“网红”。 从光影的角度来说,蒙娜丽莎似乎是打了一个正面的面光,这样整个光线比较柔和;而少女是侧面的点光源,而且光照更强。那个珍珠耳环确实是画面的亮点,点睛之笔,如果没有它,感觉上会黯然失色。 看了网上的画评,才注意到其实少女的的眼神更为动人。 对于那副《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我感觉比较厉害的是,画家应该是在想象中描绘如此激烈的场景,如果从地上的影子和天上的云彩来看,似乎应该是下午的时候,感觉相对于光影的对比,人物和马匹的动作扑捉更为引人注目。 感觉上伦勃朗和卡拉瓦乔对于群像的处理有点类似,就是给需要重点表现的人,打光,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棚拍或者是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我觉的在《圣马太蒙召》那副画里面,每个人在“圣光”之下的表情,更值得玩味。 前两幅画中的蒙娜丽莎和少女,似乎都是有模特的“写生”;而后面三幅(包括《圣母之死》)应该都是作者根据想象画出来的;所以,前面两幅光源比较现实,而后面的光照就比较艺术了。

    作者回复: 我手动给你好几个赞👍,真好,感觉你学得好认真你能去查资料把我没有讲到的面都自己发掘出来,很不错呢。确实是呢,你分析的这几个点都是很对的很正确。加油。

    2020-08-04
    2
  • 李醒
    更喜欢《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更像一杯果汁,清新纯粹,俏皮中还有一点甜,哈哈。 《圣母之死》画中圣母的衣服颜色也有和身旁掩面而泣少女的背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作者回复: 👍

    2020-07-31
    2
  • 染月
    是凌晨更新的吗,我是第一位吧,看完了再睡哈哈哈,超喜欢罗老师的课

    作者回复: 你比我都快呢~ 超开心呀~!

    2020-07-29
    2
  • 渡鸦
    图中每个人脸上都有光,都能看到他们惊慌的表情;除了持剑的凶手和天使在靠近他之外,其他人都在逃离。 凶手身上的光影效果十分明显,脸部、手腕、手臂、胸部、腰部和腿部都有,轮廓十分明显。(他的表情不像仇恨,有些煎熬,似乎是终于鼓起勇气要杀圣马太一样); 圣马太躺在地上,他和凶手的眼神像是在对视,像认识这个人一样;伸出的那只手似乎要去接天使的树枝(不知道是啥),但是被凶手抓住了,手没有够着。 似乎在说明,神准备救他的,但是没有成功。 天使一直在递给圣马太一个树枝?(不知道叫啥)他趴在的,所以光打在他背上。 背景是一堵墙和一个桌子,桌布上能看到半个十字,不知道是不是有啥暗示? 同时桌子上还有一个蜡烛,给整个灰暗的背景带来一点亮光。 整幅画,除了右侧的小男孩能看见完整的脸,其他人的脸都是一半/一部分;而且所有人的眼神视乎都集中在圣马太这里。我们观看的时候,这个位置似乎是专门留出来的,让我们观看者去补充画中的那个位置(面对圣马太那里明显能再画一个人)。用意是不是也让我们回到刺杀现场啊?

    作者回复: 分析的很好~ 几乎可以作为标准答案了…不错加油!那个树枝是棕榈树枝,殉道者的标志~

    2020-09-17
    1
  • Cooper
    画里的小故事 也很感人 <<带珍珠耳坏的少女>> - 荷兰电影 葛利叶 维米尔 - 画自己喜欢的 才会画的好

    作者回复: 👍

    2020-07-29
    1
  • Fff
    伦勃朗光是从头顶打下来的吗,应该是斜上方的光吧,头顶光会在鼻梁和眼窝下形成很深的阴影才对(路灯下拍夜景人像就会很丑)

    作者回复: 准确的说应该是从左前方的上方照下来!不是正上方

    2022-06-20
  • 小昭
    听了三四遍,看到思考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哪个是圣马太?于是翻回去看《圣马太蒙召》那个图…… 老师讲的很好,是我欠缺的还有点多 非自然光: 中间站的的人,身上的光。他的身体展露的最多,大约是为了强调身份? 左侧的人,脸上的光。应该也是为了表达情绪吧 圣马太身上的光。他是这幅画的主角 小天使身上的光。天使来拯救圣马太吧 右侧的小孩子不晓得为什么要出现在画里哦

    作者回复: 圣马太是躺在地上的那一位~ 中间的那个是非自然光,是为了强调身份 是的所有人脸上的光都是非自然光,为了烘托一种舞台剧的效果。 小孩子出现和他的表情就是为了反衬这件事情的荒谬,大家都一副和我没有关系的样子,急于和自己撇清关系~ 这也是在为了暗示当时传道环境的恶劣~

    2021-01-29
  • 董董
    以前只知道摄影是用光的艺术,现在知道了,摄影只是用光的后辈,前辈在这里呢。

    作者回复: 是啊~

    2020-11-26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8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