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前线
InfoQ
AI 前线团队
338 人已学习
免费领取
课程目录
已更新 14 讲/共 1000 讲
AI 前线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专访85岁冯志伟教授:一个北大中文系学生的机器翻译之梦

写在最前

冯志伟,中国最早的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的科学家之一,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两次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期间公派前往法国格勒诺布尔理科医科大学留学。退休前担任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德国特里尔大学、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兼职教授。
1974 年,冯志伟首次测算出汉字的熵值。1981 年,他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汉语同时翻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 FAJRA。他是第一个出席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 (COLING,计算语言学领域世界顶级学术会议之一) 的中国学者。2015 年,他主持的汉语拼音新国际标准(ISO 7098:2015)完成修订。
2023 年 11 月,我联系到了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教授,提出希望向他了解中国计算语言学的早期发展历史和他个人的研究经历。冯教授很快发给我了一份他即将发表的口述史,四万多字的文章叙述了他从儿时开始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他希望这篇长文可以给我提供帮助。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冯志伟教授是中国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跨学科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研发世界上第一个将汉语翻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法吉拉”(FAJRA)。冯教授提出了“多叉多标记树模型”(MMT 模型),改进了乔姆斯基模型中标记短语语法单一特征的局限,更适合汉语短语的分析。他还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多语言自动翻译试验的论文,成为第一个参加该会议的中国学者。冯教授在汉语拼音国际标准修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让世界更好地理解汉语做出了努力。他的专著和翻译工作也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学术思想输出做出了贡献。冯志伟教授的坚持和热爱为中国计算语言学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他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

该试读文章来自《AI 前线》,如需阅读全部文章,
请先领取课程
免费领取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