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地业务建模
徐昊
Thoughtworks 中国区 CTO
24830 人已学习
新⼈⾸单¥68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2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32 讲
如何落地业务建模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4 | 8X Flow(上):何为业务?何为领域?

知识消化法更适用于业务逻辑建模
领域逻辑源自问题域,具有运营中立和领域特定性
业务逻辑源自业务运营,具有运营特定和领域中立性
业务系统分为内容管理系统和运营系统
分离不同类型需求,贯彻弹性优先原则
业务功能受运营模式影响程度不同
云计算改变了成本最低的运营模式
新技术范型带来成本收入优势,业务运营方式改变,模型也随之改变
业务价值:产生更多收入或用更低成本
技术范型改变会影响业务运营方式
技术范型改变带来成本收入变化时,业务模型也会改变
业务模型受技术范型影响
弹性优先原则
弹性边界的明显区分
易映射到微服务架构上
适用于业务平台或业务中台系统
引入变化点构建可复用的业务模型
注重权责关系和业务模式提取
演进自四色法
由徐昊发明的一种建模方法
领域建模与业务建模
弹性边界
模型稳定性
业务系统与领域系统的区别
8X Flow方法
8X Flow学习

该思维导图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好,我是徐昊。今天我们开始进入 8X Flow 的学习。
8X Flow 是继四色建模法之后,由我发明的另一种建模方法。其实以前四色建模法也叫 8X Flow。
从之前的学习中你会发现,四色法是一种数据流方法——Flow 有了;而我姓徐名昊字八叉,以我的名字命名而得;但后来为了向 Peter Coad 致敬,表示灵感来自他的彩色建模法,就叫了四色建模法。于是今天要介绍的方法,我们内部之前叫 8X Flow 2.0,现在直接叫 8X Flow 就行了。
8X Flow 方法是四色法的一种演进。虽然权责追溯仍然是 8X Flow 的核心理念,但比起四色法,8X Flow 更注重通过权责关系,提取业务模式;并通过引入变化点构建可复用的业务模型。所以对于业务平台或业务中台这类系统来说,8X Flow 可谓是量身定制。此外,由于充分考虑了云时代的架构约束,得到的模型也能很容易地映射到微服务架构上。
那么接下来,我会用三节课来介绍 8X Flow 的具体内容。今天我们先来讲一讲业务系统与领域系统的区别,因为这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弹性边界,而根据弹性优先原则,我们首先要对它们加以区分。

模型真的是稳定的吗?

正如我们在“云时代的挑战”这两讲中提到的,进入云时代后,出于更有效地利用云平台的目的,我们引入了新的架构约束:弹性优先原则。也就是说,在云时代架构系统中,弹性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文章介绍了徐昊发明的8X Flow建模方法,作为四色建模法的演进版本,强调通过权责关系提取业务模式,并引入变化点构建可复用的业务模型,适用于业务平台或业务中台系统。作者讨论了业务模型的稳定性和受技术范型影响的问题,强调了云计算带来的架构变革对业务模型的影响。文章深入探讨了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变革,指出云时代下复制模式取代了统一模式,需要重新确认最佳实践。作者还提出了四种业务运营模式,并探讨了与运营无关的部分和与运营有关的部分的建模方法。总体而言,文章内容涉及技术领域的建模方法、架构变革和业务运营模式,对于关注业务建模和云计算影响的读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章中还讨论了领域逻辑和业务逻辑的异同,以及业务逻辑与运营相关的特性。作者强调业务逻辑的源自业务运营,是领域中立且运营特定的,关注盈利和成本结构;而领域逻辑源自问题域自身的逻辑,是运营中立而领域特定的,关注算法、计划、统计、优化等。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对业务系统的思考题,引发读者对业务维度展开思考。 总的来说,本文深入探讨了业务建模方法和云计算对业务模型的影响,同时对领域逻辑和业务逻辑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为关注业务建模和云计算影响的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思考。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如何落地业务建模》
新⼈⾸单¥68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23)

  • 最新
  • 精选
  • Oops!
    本文示例不是很明白,专栏管理 和 专栏贩售(运营)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面向不同的问题域 本来就应该有两套不同的模型 把这两个用领域和业务来区分是否有太绝对了 换句话说 一个业务系统是否只可能有业务和领域两个类别的系统呢?比如用于支撑运营的BI系统、后台运维系统又属于什么呢。

    作者回复: 关键在有无合同

    2021-08-07
    2
    4
  • 码农戏码
    这两个概念从了解DDD开始就有这个疑问,为什么叫domain driven design,而不是business driven design,我们平常都叫业务,从没讲过领域,难道是国外与国内叫法不同,但也不至于啊,给别人介绍DDD时,也会被问到底什么是domain,为什么不是BDD呢?当然,现在DDD被提多了,人们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追问了,顺其自然地接受了,但疑问还在 application service编排业务流程,domain service编排领域,看来是对了,但我们的业务好像都比较简单,是不是只有业务横长,领域纵深的才需要同时业务建模和领域建模呢 当前我们是做票税业务的,接受发票,验真发票,认证抵扣,同步发票(更新由其他系统来的发票状态,也会再同步发票数据到下游系统);整体看很简单,但复杂在状态同步,首先会多各个业务系统得到状态,比如报销系统来同步发票的报销状态,SAP系统来同步发票记帐状态等等,各个系统都会来写点东西,再把这些发票数据同步到下游系统,但同步下游时就麻烦了,有些客户需要在接受到记帐状态时同步,有些需要在接受到报销状态时同步,各种交叉同步; 从整体系统看似乎只有业务流程,没有领域问题,似乎一个状态机就搞定了,用流程引擎串业务感觉又太重,但现实又复杂得多,看着没法建模,微服务也拆得奇形怪状 像这样流程长而领域浅的系统不知道怎么玩了

    作者回复: 合同上下文去框

    2021-08-06
    3
  • 狩月
    "这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区分领域和业务,所以他想解决的问题是对“业务逻辑”的提取。而书中例子多是“领域逻辑”,只不过因为“领域逻辑”更好举例而已" 拆穿了皇帝的新衣啊。。很多时候ddd难理解就是因为书里的例子小而美, 而现实的中的复杂业务系统根本无法那样直觉性的建模

    作者回复: 多年反思的结果 业务领域要分开

    2021-08-03
    2
    3
  • Z.G
    老师好,我的理解,8xflow是不是也是尊重DDD的思想的一种建模方法,比如其实也符合两关联一循环,就像event storming,其实也属于建模方法,但和DDD不是同一个纬度的东西,8xflow和event storming更像是一种东西,只是不同视角的建模方法。 还请老师答疑解惑。

    作者回复: 对

    2021-09-30
    2
  • 呵 哦 呵
    老师,请教个问题,我在应用您的方法时,发现用8xflow的思维方式识别合同,总觉得驴唇不对马嘴。而退而求其次,用四色建模法,发现整个思考过程非常顺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看文章最前面有一句话: 「8X Flow 方法是四色法的一种演进。虽然权责追溯仍然是 8X Flow 的核心理念,但比起四色法,8X Flow 更注重通过权责关系,提取业务模式;并通过引入变化点构建可复用的业务模型。所以对于业务平台或业务中台这类系统来说,8X Flow 可谓是量身定制」 这是不是说明,如果是普通的业务系统使用四色建模法就可以了,只有在做更抽象的中台平台等,才适合使用8xflow呢?

    作者回复: 8x flow更关注业务模式 需要更多的业务视角 用一年四色回来再看

    2021-08-26
    2
  • Steven
    有错别字: “因而业务逻辑一般具有运营特性和领域中立性”,其中“运营特性”应该是“运营特定”。 “而领域逻辑源自问题域自身的逻辑,是运行中立而领域特定的”,其中“运行中立”应该是“运营中立”。 编辑仔细校一下啊,篇幅长再有错别字就容易误导了

    编辑回复: 收到,感谢Steven的反馈!已经修正!

    2022-02-20
  • keys头
    开放生态模式这个概念,有没有好的现实例子?对这个感觉理解没到位。

    作者回复: 没有简单的例子

    2021-10-30
  • 大海浮萍
    在四种业务运营模型中,差异化模式,“对应到软件上,可以将其看作开放生态模式”,这种开放生态模式,该如何构建系统呀?构建不同的系统,由不同的团队开发、维护?

    作者回复: 很大的topic 回答写不下

    2021-09-28
  • 姚磊
    如果只看弹性边界,我觉得面向商家面向运营和面向用户的部分通常有不同的弹性,这是划分服务的标准吗?

    作者回复: 不是标准 是参考

    2021-08-06
  • Jxin
    关于本章 有个疑问,感觉用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还是无法区分需不需要对模型做抽象以便于复用。 1.领域逻辑运营中立性和领域特定性,可不可以就理解为领域逻辑是很具象的?毕竟是特定嘛,那我该不该为它做抽象的建模?可以预知的是卖烤红薯和卖烤土豆应该还是有很多能力是重叠的,抽象这些能力就能供两个领域公用。但是,公用也意味着耦合,不利于独立迭代,是有可能反而影响业务响应速度的。而这个矛盾,识别出领域逻辑的部分这件事好像都不是一个维度。(我们做领域建模时多数时候解决重叠问题域的问题,但今天这堂课的领域概念的区分好像与这个问题无关) 2.业务逻辑具有运营特性和领域中立性,基于经验的不稳定因素,本身就是摸石头过河,想沉淀可以供多个运营模式公用的模型感觉就不靠谱?基于不稳定的事实沉淀稳定的幻想?这个倒是直接说明了,对于业务模型,抽象公用价值会比较有限,快速支持业务的意义更大些。 以上,不知徐老师怎么看?

    作者回复: 领域特定 是 特定于问题域 问题域本身就是抽象的 至于复用看下一节

    2021-08-06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23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