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qinsi你好。当我们在评价一个系统的时候,除了要查看它的业务覆盖完整度以外,还要看它支持的质量如何。
金融服务有很多不同的质量级别,有面向普通用户的,有面向专业用户的,有面向机构用户的。一般来说,使用者的专业程度越高,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就越高。
虚拟加密货币从诞生到现在也不过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所有人都在摸索这个新兴行业应该如何发展。这时候行业还没有总结出标准的问题,没有标准的解法,也没有标准的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和交易所都在成熟的过程之中。
从投资回报比来说,这时候你一定有上新业务的速度和提高现有业务质量这两方面的选择。有的人会觉得业务差不多成熟,专业用户已经出现,而且会向头部集中,这时候需要提高质量。有的人会觉得业务还不太确定,需要多试试方向,需要上线速度快。这就决定了交易系统的质量应该如何。
另外你会发现加密货币交易所用什么技术和创始人的背景有很大关系。金融公司出来的人会注重自己的声誉,所以会很重视稳定性、延时和安全。互联网出来的人会注重业务的时效性,用互联网技术的也偏多。
总之,存在不一定合理,但是一定有背后的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回复: 黄海峰你好。房贷抵押贷款有几个细节。首先用户的房贷其实是用户将房子抵押给银行后,银行贷款。
银行在贷款之后,手上会有一份用户的还款合同。这份还款合同对于投资人来说对应了未来的现金流,因此是有价证券。所以这个有价证券还可以出售或者抵押,这就是“用房贷再抵押贷款”。
存折抵押贷款也是类似,只不过存折和房贷的方向相反。在房贷的情况下,银行是拥有资产的人,银行可以将房贷资产抵押或者出售。在存折的情况下,用户是拥有资产的人,用户可以将存折抵押或者出售。
作者回复: 黄海峰你好。资产包这时候等同于一个债券。用户相当于债券发行方,需要付利息。投资机构或银行用某个价格购买债券,之后获得利息收入。机构也可以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资产再卖出,这样也能获利。
其实在国外有时候也会把这种复杂的金融业务真正的包装成一个债券。原因是一些风险厌恶型基金在基金章程里规定只能购买某种评级以上的债券。所以会有金融公司将资产证券化产品打包成债券出售。由于资产证券化在拆包之后会提高一部分小包(也叫Trench)的信用评级,低风险基金就能合法地购买实际上是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作者回复: Jerry你好。恭喜你发现了一个细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第一节课和第三节课分开的原因。
第一节课讲的是C端金融,也就是支付。第三节课讲的是B端金融,所以有场外和场内的分类。所以支付是不能够按照内外来划分的。
作者回复: 后面专门更新了思考题答案,可以去看看哦
编辑回复: 谢谢webmin同学的支持,希望这门课对你有帮助。也欢迎通过留言反馈你的想法跟建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