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尚
二次回读,再次留言:
先分享自己:之前校招拿了一些大厂的 offer,也做了很多面试分享,我给其他分享了一个点,拿到校招 offer,尽量岗前实习去感受一下毕业要去的团队,因为这里就关乎到你选择的这个团队到底适不适合你,如果不适合你,校招还有春招可以找工作,相比毕业一进入刚入公司,短时间觉得不合适想换公司,前者成本稍低。
再抛出自己的一个问题:跳槽去下一家公司了解新的团队方式,目前自己有通过内推的人,脉脉,那个公司的朋友打听,看准网之类的,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方式?
作者回复:回答后面的问题。紧跟时事:看这个公司发的公关稿。
哈哈,开个玩笑。不过也不全是玩笑。通过这些“闹大了”的事情,反而更能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公司。
还有一点就是最好能找到相关的组里的人打听打听。有时候不同的组的工作风格、压力也是不一样的。
2021-08-08
6点无痛早起学习的和尚
二次回读,再次留言,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老板能向下听到反馈,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包容心
作者回复:人不简单,所以作为管人的经理也不能把管人这件事想的简单。包容,知人善任,太多太多啦
2021-08-08
1
源以南
面试的时候不妨问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面试官或者HR都不知道,说明员工对公司的目标都不明确,这样可以在心里面打个小问号,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个人意见。
作者回复:
是个好办法~
2020-11-10
3
老艮额
看完文章觉得真的要求很高的,这个标准大概能淘汰85%的程序员了,不过想一想,这样才能筛选出真正优秀的,大浪淘沙
作者回复:是的,优秀的程序员可以做到退休。
2020-11-06
1
徐有志
每次评论都认认真真看完,课程是刚推出不久就买了,直到今天今天才看完。作为学生的我,很多地方不太能感同身受。以后真正走入职场的那天,我相信,这个专栏,我会来二刷!!谢谢藏老师的专栏!
作者回复:
评论区等你哦~
2020-09-01
1
Geek_3b1096
考题很有意思!
作者回复:😁,我也觉得有意思
2020-08-08
3
lisimmy
老师好,看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想。
文章提到: 如果一个程序员做事情永远只知道按照需求中写的做,不多考虑一分,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失职。
如果我们多考虑了(比如实现了可扩展、松散耦合等等), 也跟需求方交流了,按期完成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可交付物。皆大欢喜了吗?
问题来了, 由于自己做的太好了,以至于这个需求从开发到上线,一点问题没有,长期下去,同事或者领导眼里觉得你手上事情太少。 反倒是那些没有主管能动性的, 天天有人来找(为什么?需求有问题,考虑不全面, 但开发人员还是按需求去实现了,没有多考虑),结果这些人天天忙的焦头烂额的,工作周报上写的满满的,解决了什么什么问题,修复了什么什么缺陷,一月下来,名下的需求和缺陷在Redmine上能翻好几页。
而那些主动的人呢? Redmine上,3-5个条目,一页都不到。周报上再怎么写,领导眼里也觉得这是个大闲人。
公司恰好是以git代码量和Redmine条目衡量每个人的工作量。
我心里就想: 以数量衡量工作量,不看质量的吗? 那么我可以明知道需求有问题的情况下,就按需求做, 到时候有问题提缺陷, 我也可以把周报写的漂漂亮亮的,git上满满的代码,Redmine上好几页的条目。
需求定的有问题,需求方就有错吗?我们不主动,我们就不合格吗? 这时候我们去适应环境,做一个职场“老油条”,更加顺风顺水。
作者回复:我觉得有一点你说的很对,就是要去适应环境。就你说的例子来看,如果管理者比较看中量化指标,比如Redmine条目,甚至代码行数,那么在开始就把事情做的很好,确实吃亏的可能性比较大。
换言之,这些管理者还是在以传统的、量化的输出来衡量软件工程师的贡献,比如写了多少代码,完成多少task,fix了多少bug。这种机制/环境,就不太鼓励软件工程师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说,代码写的好,不一定行数多(行数应该少才对),bug fix的多,不代表贡献就大,可能只是前期埋的坑太多。而且每个bug的解决方式也不一样,fix一个bug可以搞出n个bug,这样可以一直搞,没完没了。
按照代码量衡量工作量已经是被行业所抛弃的方式。这是把写代码当成体力活的一种行为,长此以往肯定会有不好的价值导向。
当然,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我不觉得你们公司的管理人员不知道这一点,可能只是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更精细化的管理。实际情况包括管理者的风格水平以及IC的风格水平,这就凸显出自己是否适合公司这个问题了。
现在我们跳出你现在公司的情况,来理解一下你提出的问题。就Windows操作系统来说,98,2000,xp,win7,win10这一路走来,除了vista被人骂,win10倍强制升级之外,别的操作系统都还是不错的。2000,xp和win7更是堪称经典,但是微软也没有止步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用惯了win7,肯定是回不去xp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只要需求在发展,肯定没有一直完美的系统。
其次,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是让自己解决更难更有挑战的问题,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投资。这个投资用到的是公司的资源(周边资源,问题本身等等)和自己的时间与能力,前者只能依托公司才能获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个资源来提升自己。毕竟,你也不打算在一个用task和代码量来衡量自己贡献的公司一直“老油条”下去吧。
2020-08-05
6
J.Smile
想说点题外话——一开始讨厌的人能否再建立不错的关系?
——————————————————
高中时,曾特别讨厌一个同学,学习成绩好,聪明但太嘚瑟,语言刻薄。偶然的机会坐了同桌,一开始也讨厌,有摩擦,但后来竟然成了最好的朋友之一。反思自己,为什么讨厌一个人?原因可能是以他人的语言或者行为,将别人评判为一个道德低下、不知与人为善的人。所以,敬而远之。
这种思维方式竟然带入了职场中,最可怕的是当听说之前经理的一些坏话时,先入为主的对经理没了好感。当然,你对别人的态度,别人也一定可以感觉到,最后也没得不到经理的重视。
所有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双方维持的结果,但前提就是接纳对方(这里就不用信任这个高大上的词了)。
不知道老师对此有没有一些好的想法💡分享一下🙂
作者回复:
我觉得生活中和工作中还是不一样的。生活中嘛,只要不违法犯纪,不违背公序良俗,爱喜欢谁讨厌谁都随便。
工作中还是要秉承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打人不打脸,给个台阶下。毕竟大家在一起工作,没必要掺杂太多个人因素,好听点,大家志同道合,不好听,大家就是凑在一起打工的,为了点工资而已。
大家没必要太亲密,也不能闹的太僵,你也不知道谁那天会成为你不得不合作的对象。
至于别人说什么,好话也好,坏话也好,随便听听,别当真。对方有对方的利益视角,套用到你的利益视角不一定适用。
如果一个经理很罩着自己的手下,那么手下自然对他评价很好,但是别的组的人可能因此被他撕过,自然不会有好评价。
如果经理为人还算公正,该加薪的都加薪了,表现不好的没给加薪,那么得到加薪的,也不大会到处说经理多好多好,毕竟这个加薪也算是应得的。但是没得到加薪的,光脚不怕穿鞋的,可能就到处说经理怎么滴怎么滴,不公平什么的。
在公司,没人能给别人客观的评价,公司到处都是利益关系,讨好一部分人,就很容易得罪另外一部分人。对于别人说的另外的同事的评价,听则听之,莫当真。
2020-08-03
牛牛
同样觉得数据很重要:
开发前、我们需要充分的预估各种量级
eg. api的调用量级、需要的内存量级(本地缓存 or 缓存服务器)、数据落地需要的量级、对第三方依赖服务的调用量级等、以便我们更好的评估服务资源也对第三方负责(虽然别人可能有限流、哈哈、要做个靠谱的人不是🤦♀️)
开发时、我们要验证我们的初步资源预估、如果有偏差要及时知晓并告知相关人员
上线后、需要再次验证、并做数据分析、以便优化我们的代码或者指导我们的业务方向、形成需求闭环、(不过业务有数据分析驱动和产品灵魂驱动、比如、认为对公司成长有帮助的需求、虽然数据不容乐观、也要坚持)
或者介入新业务的时候、我会觉得、掌握了数据流动的方向、就大概能猜一些东西了~
数据是哪个系统产生的、经过哪些变化、最终要到哪里去~
【这里混淆了业务数据和监控数据、我觉得都比较重要、老师的侧重点应该是在业务数据】
作者回复:
✅ ,总结的很好~
其实无需区分业务数据和监控数据,只要是数据,就很重要。
2020-07-27
pyhhou
说的好,不能停止学习和思考。
拿自己来说,感觉持续学习只要能坚持就问题不大,但是持续思考就比较难。不知道是不是习惯的问题,或者说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工作中遇到问题只会依赖之前的经验,很少有那种往深了去看问题的习惯,还有就是缺少找到问题实质的能力,以至于掌握的能力没有办法快速迁移,不能触类旁通。这样一来,思想的宽度就被限制住了
不能深入地去思考某一个问题,什么技术都去学一点,但又不精通,学到的东西不懂怎么去解决实质的问题,这大概就是我焦虑的原因,还请老师指教������
作者回复:
“学到的东西不懂怎么去解决实质的问题”,我的感觉是,你没有感受到深入学习知识带来的正反馈。这就可能无法坚持去深入的学习。
你不妨选一个自己工作中常用的、经常遇到各种疑难杂症的技术去深入学习。这样就容易看到正反馈,也就容易去养成深入学习的习惯。
2020-07-25
8
编辑推荐
讲师的其他课程
看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