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编码三种方法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叫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来自:01|DDD小传:领域驱动设计为什么这么火?
8 人划过
还有一点要提一下,我发现一些小伙伴喜欢统一用 XxxDomainSerivce 的方式给领域服务命名,这似乎有些拘泥了。我建议最好按照含义来命名,比如这里就用了 XxxValidator 的名字。
来自:11|代码实现(中):怎样创建领域对象、实现领域逻辑?
5 人划过
这四个字段常常被称为审计字段,可以用来进行安全审计和错误排查。作为一种最佳实践,我们在每一个表中都会包含这四个字段。
来自:08|数据库设计:怎样按领域模型设计数据库?
5 人划过
任何多对多关联,总能用类似的方法,通过引入一个表示关联的实体,拆成两个一对多的关联
来自:06|领域建模实践(下):领域建模还有什么其他技巧?
4 人划过
在实现一些业务规则时,需要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领域服务需要读数据库。而写库的功能通常可以由应用服务来做,从而减轻领域层的负担。有些伙伴喜欢把写功能也放在领域服务,从而使应用服务非常薄,这样也可以。
来自:12|代码实现(下):怎样更加“面向对象”?
4 人划过
在事件风暴里只列出主要的、足以用于表达和交流领域知识的步骤
来自:04|事件风暴(下):事件风暴还有哪些诀窍?
4 人划过
要在实践里真正贯彻“统一语言”的理念,我们可以从统一语言的“物质基础”和“实际应用”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来自:07|领域建模原理:DDD领域建模和传统方法有什么区别?
4 人划过
是约束,必须在程序中的某个地方进行实现
来自:05|领域建模实践(上):怎样既准确又深刻地理解业务知识?
4 人划过
分层架构规定只能外层依赖内层,在今天讲的几层中,有一处可能会破坏这种层间依赖关系,你能找出来吗,有没有解决办法?
来自:09|分层架构:怎样逃离“大泥球”?
3 人划过
事实上,直接“借用”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机制,在短期内虽然达到了目的,但长期来看会导致概念混乱,这种做法是很多开发团队常见的错误。而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没有掌握一种优雅的方法,来处理不同概念的共性和个性。
来自:22|泛化建模(上):领域知识更抽象怎么办?
3 人划过
*精彩内容为该课程各文章中划线次数最多的内容

编辑推荐

看过的人还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