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是:时间指标、容量指标和资源利用率指标
来自:01丨性能综述:性能测试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18 人划过
只要每线程每秒的 TPS 开始变少,就意味着性能瓶颈已经出现了。但是瓶颈出现之后,并不是说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这里我们用 TPS 来描述)会下降,应该说 TPS 仍然会上升,在性能不断衰减的过程中,TPS 就会达到上限
来自:06丨倾囊相授:我毕生所学的性能分析思路都在这里了
15 人划过
在上面这张示意图中,其实压力工具是 4 个并发线程,由于每个线程都可以在一秒内完成 4 个事务,所以总的 TPS 是 16。这非常容易理解吧。而在大部分非技术人的脑子里,这样的场景就是并发数是 4,而不是 16。
来自:03丨性能综述:怎么理解TPS、QPS、RT、吞吐量这些性能指标?
11 人划过
而我们通常说的“并发”这个词,依赖 TPS 来承载的时候,指的都是 Server 端的处理能力,并不是压力工具上的并发线程数。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说的并发就是指服务器上 100TPS 的处理能力,而不是指 5 个压力机的并发线程数。请你切记这一点,以免沟通障碍。
来自:05丨指标关系:你知道并发用户数应该怎么算吗?
10 人划过
由于用户数增加的幅度大于响应时间增加的幅度之前,TPS 仍然会增加,也就是说资源使用率达到饱和之后还有一段时间 TPS 才会达到上限
来自:02丨性能综述:TPS和响应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
8 人划过
真正的性能工程师,可以把结果整理清楚之后,又可以下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来自:开篇词丨“老板,之前咱TPS是100,我优化完是10000”
7 人划过
所以 Statistics 中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整个场景来说的,然而在梯度加压的过程中,用 Statistics 中的数据是不合理的。
来自:13丨性能测试场景:如何进行场景设计?
6 人划过
从生产数据统计,怎么转化到具体的场景中的业务模型
来自:14丨性能测试场景:如何理解业务模型?
4 人划过
比如说 JMeter。我们在运行结束后只能看到结果,但是不会有响应的信息。你也可以选择保存响应信息,但这会导致压力机工作负载高,压力基本上也上不去。也正是因为不存这些内容,才让一台机器模拟成千上百的客户端有了可能。
来自:11丨性能脚本:用案例和图示帮你理解HTTP协议
4 人划过
我们从实际的生产场景来看,压测工具模拟的是真实用户,而监控在哪里,在运维后台里,数据的流向都不一样。如果你使用压测工具的同时,也把它做为收集性能监控数据的工具,本身流量就会冲突。
来自:04丨JMeter和LoadRunner:要知道工具仅仅只是工具
3 人划过
*精彩内容为该课程各文章中划线次数最多的内容
编辑推荐
讲师的其他课程
包含这门课的学习路径
运维工程师
32门课程 149.1w人学习
测试工程师
18门课程 93.7w人学习
后端工程师
27门课程 184.1w人学习
看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