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
袁从德
AI 创业公司 CTO
44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更新 2 讲/共 28 讲
认知篇:走进大模型应用开发 (1讲)
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
15
15
1.0x
00:00/11:45
登录|注册

开篇词|从对话到陪伴:大模型应用开发的全景实战课

讲述:张浩AI版大小:13.43M时长:11:45
你好,我是袁从德。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
我有近 9 年的互联网大厂算法与 AI 工程经验,曾任职腾讯、阿里巴巴,现任创业公司 CTO。我专注于广告推荐系统、大模型应用与智能体架构,在顶会发表多篇一作论文,并拥有多项国家及国际专利,致力于用 AI 技术驱动业务增长与社会价值落地。
过去两年里,你可能已经亲历了大模型带来的震撼:ChatGPT 能写诗编程,Sora 可以生成逼真的视频,通义千问、Kimi、Claude 等模型在各类任务中展现出惊人的能力。许多团队也跃跃欲试,尝试将大模型融入产品——客服机器人、智能写作助手、数据分析工具……
然而,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调用一个 API 并不等于构建一个可用的应用。我们看到太多案例:
Prompt 写了一百遍,回答依然似是而非。
想让模型回答企业内部知识,却发现它凭空编造。
构建了一个 RAG 系统,检索结果明明相关,生成的答案却驴唇不对马嘴。
设计了一个 Agent 流程,结果模型在循环中无限兜圈,始终无法收敛。
上线后成本飙升,延迟高达十几秒,用户体验极差。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大模型应用开发缺乏系统方法论的现实。它不再是“提示词工程 + API 调用”的简单组合,而是一门融合了 AI 理论、软件工程、系统架构和产品设计的综合性学科。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课程应运而生。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调用 API”的操作手册,也不是一场浮于表面的技术秀场。它是一张完整的开发地图,一条从认知觉醒到工程落地的系统路径,一次从“使用者”到“创造者”的角色跃迁。
我们将会一起完成情感聊天机器人“心语”项目的全流程实现,并以此为切入点,带你深入大模型应用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理论到实践,从架构到部署,从技术到伦理,构建属于你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AI 原生产品。

一、为什么选“情感聊天”?小切口,大世界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选择“情感聊天”作为这门课的主线?在无数大模型应用场景中,医疗、金融、教育、法律、客服……哪一个不比聊天更具商业价值?
答案是:因为“情感”是最接近人性的入口,而“聊天”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
在所有 AI 应用中,情感陪伴看似轻,实则重。它不追求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致力于建立一种持续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恰恰最能体现大模型的核心优势——语言理解、上下文记忆、人格化表达和生成式回应。更重要的是,情感聊天对技术栈的要求相对轻量,开发周期短,反馈闭环快,非常适合初学者快速验证想法、积累信心。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通过构建一个能倾听、共情、回应的 AI 伴侣,我们实际上在完成一次深刻的产品思维训练:
我们要学会定义角色:这个 AI 是谁?是温柔的姐姐,是理性的导师,还是知心的朋友?
我们要学会理解用户:当用户说“我好累”时,背后是工作压力、情感困扰,还是单纯的疲惫?
我们要学会设计体验:如何让对话自然流畅?如何在安全与开放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当用户陷入情绪低谷时,AI 该如何回应?何时该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直指 AI 产品设计的本质——技术服务于人,而非取代人。
我想带你完成的情感聊天机器人也不是一个“玩具项目”,而是一个方法论的沙盘推演。它所涉及的技术模块——Prompt 工程、上下文管理、向量数据库、RAG、Agent 架构、情感分析、个性化配置——几乎涵盖了所有大模型应用的核心组件。
你在这里学到的每一步,都可以无缝迁移到教育陪练、老年关怀、品牌客服、心理健康支持等高价值场景。当你能设计出一个让用户愿意倾诉心声的 AI,你就已经具备了构建任何智能服务系统的能力。

二、入门大模型应用开发,有哪些原理必须掌握?

前面我说过,大模型应用开发是综合性学科,那自然也离不开 AI 理论。不过,我们并不会对理论死记硬背,而是从“理论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工程问题”的角度来进行学习。
课程的基础篇,我们将系统梳理大模型应用开发的三大核心技术范式——Prompt 工程、RAG、Agent。它们不是孤立的技术点,而是构成智能应用的三原色,可以自由组合,创造出无限可能。

1. Prompt 工程:与大模型对话的语言艺术

Prompt 是所有大模型应用的起点。它是你与 AI 之间的“第一语言”。一个精心设计的 Prompt,可以激发模型的最佳表现;一个随意编写的 Prompt,则可能导致输出混乱、偏离目标。
Prompt 工程本质上是一种产品思维。一个好的 Prompt 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用户是谁? —— 理解目标用户的背景、需求和心理状态。
AI 是谁? —— 定义角色、人格、语气、行为边界。
我们想创造什么体验? —— 设计对话流程、情感节奏、价值传递。
例如,在我们后续课程“心语”机器人的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求模型“提供情感支持”,还具体规定:
“你是一位温暖、耐心、有同理心的心理陪伴者。请用简洁、口语化的语言回应,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果用户表达负面情绪,请先共情,再引导,必要时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这样的 Prompt,不仅定义了功能,更塑造了“人格”。它让 AI 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有温度的对话者。

2. RAG:让 AI 言之有据,重建人机信任

大模型最大的弱点之一是幻觉——它会自信地编造事实。这在情感聊天中或许可以容忍,但在医疗、法律、金融等严肃场景中,却是致命的。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生成回答之前,先从可信的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再基于这些信息生成回复
之后的课程中,我们将为“心语”机器人接入心理学知识库。当用户提到“焦虑”,AI 不再凭空猜测,而是检索 CBT(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对策略,给出科学建议。这不仅提升了回答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重建了人机之间的信任契约
RAG 的意义,远不止于“查资料”。它让大模型从通用知识库转变为专业顾问,为行业智能体的落地提供了可能。

3. Agent:赋予 AI 自主行动能力

如果说 Prompt 是“大脑”,RAG 是“知识库”,那么 Agent 就是“手脚”。Agent 架构让大模型不仅能“说”,还能“做”。比如可以根据用户情绪,自动播放舒缓音乐、设置冥想提醒、记录情绪日记,甚至在未来接入日历、天气、新闻等外部服务。
Agent 的核心是规划(Planning)、记忆(Memory)、工具使用(Tool Use)和反思(Reflection)。它让 AI 从被动响应的对话机器,进化为主动服务的数字伙伴。更深远的意义在于:Agent 正在重新定义“应用”的边界。未来的应用不再是功能的集合,而是一个能自主决策、持续学习、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的“智能体”。

三、从 0 到 1:工程化落地的完整路径

理论再精彩,如果不能落地,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安排了两章内容,带你从 0 到 1 完成项目的工程化落地。
我们会一起完成项目的初始化,为后续的工程打好地基。随后引入向量数据库为 AI 注入长期记忆,集成情感分析模型(如 TextBlob、VADER 或微调的 BERT),实时识别用户情绪,并动态调整 AI 的回应策略,让 AI 更加“善解人意”。
我们还将开发个性化配置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 AI 的聊天风格、语气、角色设定。这标志着 AI 从“标准化服务”走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
搞定了基建工作,安全合规方面也不容忽视。我们将探讨敏感内容过滤机制。情感聊天涉及大量私人信息,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护栏,防止 AI 生成不当内容,或泄露用户隐私。我们将会学习基于规则、关键词、机器学习模型的多层过滤方案,并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伦理优先”的原则。
此外,为了提升应用的使用体验,我们也会探讨提升响应速度与稳定性的性能优化技巧。
该项目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整体架构清晰,支持高扩展性与智能化交互。详情你可以参考后面的表格。
前端展示如下所示:

四、未来已来:大模型应用的无限可能

情感聊天机器人只是一个起点,为了让你有能力探索更多可能,进阶篇里我们还会学习如何给应用集成语音与图像能力、专属模型的微调方法、插件开发与 A/B 测试等等内容。相信掌握了这些,你的大模型应用开发水平也会更进一步。
落地篇里,我们会学习如何将应用部署到云服务器,使用 Docker 容器化,实现高可用与弹性扩展。同时建立监控系统,实时跟踪性能、错误率、用户反馈,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最后,我们将畅想大模型应用的商业化路径。到了那时你会发现,课程里学到的技术架构与设计理念,可以轻松迁移到更多的行业和场景中,比如:
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伴,24 小时答疑解惑;
医疗健康:数字护士,跟踪患者情绪与用药情况;
企业服务:智能客服、数字员工,提升运营效率;
娱乐社交:虚拟偶像、情感伴侣,满足精神陪伴需求。
知识导图

五、结语:我们不只是开发者,更是未来的缔造者

当你开启这门课的时候,你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你将学会的,不仅是如何调用一个 API、搭建一个界面、部署一个服务。你将掌握的,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范式——用语言塑造智能,用数据训练共情,用系统承载关系。
你亲手打造的“心语”机器人,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聊天程序。但它的每一次回应,都凝聚着你对人性的理解;它的每一次记忆,都承载着你对关系的思考;它的每一次行动,都体现着你对责任的担当。
未来的 AI 产品,不应是冷冰冰的工具,而应是有温度、有个性、有责任感的“数字生命”。而你,正是这场变革的缔造者。
在这条路上,你会遇到挑战:模型不听话、数据不准确、用户不买账。但请记住,每一个伟大的创新,都始于一个不完美的原型。每一个改变世界的 AI,都始于一行简单的代码。
现在,我们的地基已经打好,地图已经展开,旅程即将开始。让我们带着对技术的敬畏,对人性的理解,对未来的期待,正式启程。因为,当代码开始“共情”,真正的智能时代,才刚刚开始!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解释
  • 总结

1. 《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课程旨在解决大模型应用开发缺乏系统方法论的问题,提供系统路径,帮助学习者从“使用者”到“创造者”的角色跃迁。 2. 选择“情感聊天”作为主线是因为情感是最接近人性的入口,而“聊天”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情感聊天对技术栈的要求相对轻量,非常适合初学者快速验证想法、积累信心。 3. 通过构建一个能倾听、共情、回应的AI伴侣,实际上在完成一次深刻的产品思维训练,直指AI产品设计的本质——技术服务于人,而非取代人。 4. 课程的基础篇将系统梳理大模型应用开发的三大核心技术范式——Prompt工程、RAG、Agent,构成智能应用的三原色,可以自由组合,创造出无限可能。 5. Prompt工程是一种产品思维,一个好的Prompt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用户是谁?AI是谁?我们想创造什么体验? 6. RAG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大模型的幻觉问题,让大模型从通用知识库转变为专业顾问,为行业智能体的落地提供了可能。 7. Agent架构让大模型不仅能“说”,还能“做”,让AI从被动响应的对话机器,进化为主动服务的数字伙伴。 8. 课程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核心原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AI原生产品。 9. 通过课程学习的每一步都可以无缝迁移到教育陪练、老年关怀、品牌客服、心理健康支持等高价值场景,学习者将具备构建任何智能服务系统的能力。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
大纲
固定大纲
一、为什么选“情感聊天”?小切口,大世界
二、入门大模型应用开发,有哪些原理必须掌握?
1. Prompt 工程:与大模型对话的语言艺术
2. RAG:让 AI 言之有据,重建人机信任
3. Agent:赋予 AI 自主行动能力
三、从 0 到 1:工程化落地的完整路径
四、未来已来:大模型应用的无限可能
五、结语:我们不只是开发者,更是未来的缔造者
显示
设置
留言
收藏
1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
文章页面操作
MAC
windows
作用
esc
esc
退出沉浸式阅读
shift + f
f11
进入/退出沉浸式
command + ⬆️
home
滚动到页面顶部
command + ⬇️
end
滚动到页面底部
⬅️ (仅针对订阅)
⬅️ (仅针对订阅)
上一篇
➡️ (仅针对订阅)
➡️ (仅针对订阅)
下一篇
command + j
page up
向下滚动一屏
command + k
page down
向上滚动一屏
p
p
音频播放/暂停
j
j
向下滚动一点
k
k
向上滚动一点
空格
空格
向下滚动一屏
播放器操作
MAC
windows
作用
esc
esc
退出全屏
⬅️
⬅️
快退
➡️
➡️
快进
空格
空格
视频播放/暂停(视频全屏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