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原生架构实战
灵犀
前头部金融科技公司资深架构师
116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更新 3 讲/共 21 讲
智能原生架构实战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1|业务响应力的三大挑战与思路探讨

你好,我是灵犀。
在课程的开篇部分,我将用两节课的篇幅,带你梳理 IT 在业务响应力和业务体验性这两个核心维度上面临的典型困境,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分析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后续的“方法篇”和“实现篇”中,则会针对这些思路,进一步讨论具体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方案。因此,整个专栏的内容都将围绕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不偏离核心主线。
今天我们先来看业务响应力。先想象一下,周末傍晚饥肠辘辘时,你点了一份外卖,半小时后却收到骑手消息:“抱歉,商家爆单出餐延迟,请耐心等候!”。满心的期待瞬间化为焦虑。
其实,这样类似的场景也经常发生在企业内,只不过那个焦虑的人变成了业务人员,而 IT 人员就像奔波在各个需求之间的“外卖员”,疲于应对,却也常常无法将产品准时“送达”。面对这样的困境。你是否有静下心思考过,究竟是什么绊住了业务响应力的脚步?
特别是大模型出来之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颠覆传统的理念和工具,是否其中就有一些,藏着解决我们问题的“钥匙”呢?

如何理解业务响应力?

直观来说,业务响应力指的是从业务向 IT 提出需求,到业务使用到产品的速度,就类似于外卖例子中,客户从下订单到吃上饭的速度。业务响应力是从用户视角出发衡量的时效,通常业务响应力越高,需求转化越快,为用户带来价值也越大。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解释
  • 总结

1. 业务响应力是从用户视角出发衡量的时效,通常业务响应力越高,需求转化越快,为用户带来价值也越大。 2. 业务响应力面临的三大挑战分别是研发门槛高、能力复用弱和变更影响大。 3. 传统研发体系的“封闭式”开发模式需要根本性变革,大模型技术驱动的智能编程降低了开发门槛,业务人员参与IT共建成为企业提升响应力的重要突破口。 4. 应用形态将从“重量级”向“轻量级”演进,智能原生时代的“轻应用”需要中间层来约束大模型的不确定性。 5. 分层设计和模型驱动的建设模式是提升能力复用的普适性方法,中台或平台在智能原生时代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6. 数据的“双层价值模型”和事件驱动架构是解决软件模块化问题和降低变更影响的关键,重塑企业内数据交互结构和降低耦合度也是解决变更影响大的重要步骤.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智能原生架构实战》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
文章页面操作
MAC
windows
作用
esc
esc
退出沉浸式阅读
shift + f
f11
进入/退出沉浸式
command + ⬆️
home
滚动到页面顶部
command + ⬇️
end
滚动到页面底部
⬅️ (仅针对订阅)
⬅️ (仅针对订阅)
上一篇
➡️ (仅针对订阅)
➡️ (仅针对订阅)
下一篇
command + j
page up
向下滚动一屏
command + k
page down
向上滚动一屏
p
p
音频播放/暂停
j
j
向下滚动一点
k
k
向上滚动一点
空格
空格
向下滚动一屏
播放器操作
MAC
windows
作用
esc
esc
退出全屏
⬅️
⬅️
快退
➡️
➡️
快进
空格
空格
视频播放/暂停(视频全屏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