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韩健。
很多同学可能喜欢使用事务型的分布式系统,或者是强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因为使用起来很方便,不需要考虑太多,就像使用单机系统一样。但是学了 CAP 理论后,你肯定知道在分布式系统中,要实现强一致性,必然会影响可用性。比如,在采用两阶段提交协议的集群系统中,因为执行提交操作,需要所有节点确认和投票。
所以,集群的可用性是每个节点可用性的乘积,比如,假设 3 个节点的集群,每个节点的可用性为 99.9%,那么整个集群的可用性为 99.7%,也就是说,每个月约宕机 129.6 分钟,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而解决可用性低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场景,尽量采用可用性优先的 AP 模型。
讲到这儿,可能会有一些同学“举手提问”:这也太难了,难道没有现成的库或者方案,来实现合适的 AP 模型?是的,的确没有。因为它是一个动态模型,是基于业务场景特点,妥协折中后设计实现的。不过,你可以借助 BASE 理论,帮助你达成目的。
在我看来,BASE 理论是 CAP 理论中的 AP 的延伸,是对互联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实践总结,强调可用性。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后台分布式系统,都有 BASE 的支持,这个理论很重要,地位也很高。一旦掌握它,你就能掌握绝大部分场景的分布式系统的架构技巧,设计出适合业务场景特点的、高可用性的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