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孙晟钧 Lufus,是小麥在开篇词里就提到过的神秘合作伙伴。
这套课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挖了很多坑,留了很多思考问题,比如在讲摄影史的时候提到过摄影是否就代表着忠实记录,客观还原;比如提到了摄影跟绘画之间的异同,举了 Rodger Ballen 的例子来说明现在的摄影师们是如何用画画的方式拍照片;比如带你看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照片。这些照片里有看似平淡无奇的建筑跟城市景观,像是 Mark Power 跟贝歇夫妇,也有门槛极低、有相机就能拍的家庭快照,像是荒木经惟拍他的老婆阳子;也有操作复杂、技术含量极高,用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拍摄方式拍成的“技术流”照片,像是杉本博司的剧院、海景、闪电系列等等。
提了这么多外国人名,你可能依然会觉得他们离自己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我不想当什么艺术家,也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展览自己拍的照片。你让我看的那些照片我也没觉得它们有多好,什么艺术不艺术呀,把我家人孩子拍好最重要,你老跟我提他们干什么?”
这最后一节课的目的,一是为了填坑跟查缺补漏,带你了解更多当今活跃的摄影师跟他们的创作技法,第二就是为了解答你心里可能会有的这些疑惑。我们的课程进行到这里,你应该多少也明白了摄影绝不仅仅是“拍到”那么简单。而在这套课程结束以后,你应该也不想再和其他爱好者们一样,在一段时间的拍摄后就“泯然众人矣”了,没有再拿起相机的动力和欲望。不光能拍到,还能拍好看,还能在长年累月的持续拍摄中找到快感,这是我跟小麥当初设计这套课时最主要的想法。没错,“艺术”这词是挺大的,也都快被用滥了,但学完这节课后你就会明白,艺术,其实也没多高大上,它原原本本就扎根在你我的日常生活里,也只有它,才是让你能一直持续拍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