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Bai · Go 语言进阶课
Tony Bai
资深架构师
944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4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更新 17 讲/共 35 讲
TonyBai · Go 语言进阶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6 | 并发设计:用并发思维构建Go应用的结构骨架

你好!我是 Tony Bai。
在模块一的第 11 节课,我们已经深入学习了 Go 并发编程的“兵器谱”——goroutine、channel、select、sync 包以及 context。我们了解了这些工具如何工作,以及它们的优势和潜在陷阱。现在,是时候将这些知识提升到设计层面了。
Go 语言的并发特性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的程序跑得更快(并行),它更是一种强大的构造和组织软件的方式。正如 Go 语言设计者之一 Rob Pike 所言:“Concurrency is not parallelism(并发不是并行)”。他强调,并发提供了一种编写简洁、清晰代码,并能良好地与现实世界复杂交互的途径。
那么,具体到 Go 项目设计中: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并发的眼光”来审视和构建应用的整体结构骨架?
当外部请求涌入时,我们的应用应该采用哪种并发模型来接收和处理?是为每个请求启动一个 goroutine,还是使用 goroutine 池,或者更底层的用户态多路复用?
在应用内部,当不同组件或处理阶段需要协作时,有哪些经典的并发模式(如 Pipeline, Fan-in/out)可以借鉴?
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我们启动的每一个 goroutine,它的生命周期该如何管理?如何确保它们在不再需要时能够优雅地退出,而不是变成难以追踪的“幽灵”,耗尽系统资源(goroutine 泄漏)?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解释
  • 总结

1. 并发特性是一种强大的构造和组织软件的方式,能够提升代码清晰度和模块化,增强响应性,简化复杂状态管理,以及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 2. 在设计Go应用时,需要主动思考哪些部分可以独立出来并发执行,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通信和同步,从而构建更模块化、更具弹性、也更易于理解的系统结构。 3. 应用的入口并发模型选择对于处理外部请求的Go应用至关重要,影响到应用的吞吐量、延迟和资源消耗。 4. "一请求一goroutine"模型的优势在于实现简单直观,能够充分利用多核CPU的能力,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率,适用于绝大多数Web服务和API网关等场景。 5. Goroutine Pool通过预先创建固定数量的worker goroutine来控制并发goroutine的数量,避免无限制增长,从而有效管理资源和控制并发度,防止资源耗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6. User-Level Multiplexing是一种高效的并发模型,适用于需要处理极高并发连接的网络服务器,如高性能网关、消息推送服务、实时通信服务和游戏服务器等,对延迟和资源消耗有极高的要求。 7. 并发模式(Concurrency Patterns)如Pipeline(流水线)、Fan-out(扇出)和 Fan-in(扇入)等,可以帮助我们以标准化的方式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 8. Fan-in模式用于将多个输入channel的数据汇聚到一个输出channel中,适用于合并多个并发数据流,让调用者可以统一处理。 9. Goroutine的生命周期管理是编写健壮并发程序的关键,需要避免goroutine泄漏,实现优雅退出. 10. 实现优雅退出(Graceful Shutdown)对于服务器应用或任何需要处理外部信号、配置变更或部署更新的程序至关重要.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TonyBai · Go 语言进阶课》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