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技术人,怎样才能让你的简历更受青睐?

2021-06-04 白海飞
不论是否处于求职季,找工作这件事似乎贯穿着全年的始终。而简历作为面试的敲门砖,无论在筛选候选人环节,还是面试环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面试官都承认,如果看到一份中意的简历,面试时会用“发现优点”的眼光对待应聘者;相反,如果看到一份差强人意的简历,会用“排除缺点”的眼光考查应聘者。所以,简历给面试官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简历会受到招聘人员的青睐呢?首先要 “有价值”“易匹配”和“没硬伤”;如果你还想让招聘人员对它刮目相看,就一定要做到“有亮点”。下面我们分别讲讲。

如何让你的简历“有价值”?

对招聘人员来讲,简历“有价值”,是指他能看到要找的信息,也就是我在《面试现场》第一篇中介绍过的“应聘者素质模型”,包括 你的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 四个方面。
经验,包括专业经验、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等等。经验对口的应聘者,入职后可以直接开展工作,省去了培训和学习的时间与开销,是社招时最看重的。
你可以观察职位描述里的经验要求,如“做过 3 年以上 Java Web 开发”“负责过 50 人以上规模团队管理”“有金融风控管理经验”等,进而在自己的经历中寻找与之匹配的经验,并总结相关成果,提炼出自己的贡献和业绩。
技能:包括专项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等,不同职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在职位描述里也有清晰的表述,如“熟练操作 Unix”“有较强的业务分析能力,能快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业务逻辑”等。
潜力,技能提升的能力,是职位描述中可选的内容,如“学习能力强”“有成长型思维”等。你需要提炼自己经历中的事例以展现这些品质,并将其精炼成一句话。比如:“一个月学习 Python,率先引入 XX 框架,提高功能测试覆盖率到 70%。”这句话包含技能、学习和应用能力,还有工作成果,显示了你的潜力。
动机。招聘人员通过对动机的考查,来判断其稳定性和工作意愿,如“喜欢尝试新事物”“有工作热情”等。某些招聘文案中提及团队文化的内容,含蓄地表达了对新成员做事动机的要求。通过分析简历里的职业发展趋势、跳槽频率等,招聘人员会初步判断其跳槽动机。
那么,关于职位本身,除了职位描述上的内容以外,还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该职位是新增,还是补缺;
直属 leader 是谁,向谁汇报;
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角色的工作复杂度和挑战是什么;
做出什么结果才算把这个角色做好;
需要什么关键技能和加分技能。
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自己的经历,并调整简历内容以突出匹配项。所以,如果你有同学朋友或网上渠道可以了解该职位,一定不要错过上述信息。由此可见,针对职位定制内容,才能使简历更“有价值”,进而提升简历的筛选通过率

如何让你的简历“易匹配”职位要求?

易匹配,是说不要把有价值的信息埋没在冗杂的文字里,尽量用通俗、通用的词汇来表达,让面试官不费吹灰之力就看到你的价值点,我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来讲一下。
内容上,要结构化,详略得当,且层次有序。
简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技能和项目经历。
技能,要按照领域分类,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在简历里。同时,要标明技能等级,可以用“精通”“熟练”等词,或用工作年数予以标识。把最对口、最熟练的技能往前放。那些只是了解,还没有使用过的技能,可以不列,否则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也很尴尬。
项目经历,体现你的工作资历和能力价值。每一段项目经历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点可挖。但很多简历这块并没有写好。我总结了一种写法,如下图所示,供你参考。
一段项目经历可以用下面的结构来描述:
为了「某问题、目标」突出复杂性;
采用「某方法、技能、流程」突出创新性;
达成「某成果、意义」突出提高。
举个例子:为了吸引读书 App 用户成为付费会员,我们 5 人小组,用 2 个月时间做出“消费对比”功能,其中最复杂的是预测模型。我负责模型选型,采用组合预测模型,解决了预测消费的复杂性,并优化权度,提高了准确性,使 App 上线后入会人数月均增加 60%。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目标部分,要突出复杂性;
方案部分,要突出创新性;
成果部分,要突出提高的程度。
写简历时,除了注意详略得当外,为了突出有价值的内容,篇幅尽量控制在 2 页以内,别让太多内容干扰了面试官,要舍得删减
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呢?
重复技能的经历,尽量找出不同点用一句话概括。
职位描述中没提到的技能,可以删。即使不删,也不要喧宾夺主。
技能列表并非越长越好。如已有正式工作经历,那么表现平平的实习经历可删。
如果有耀眼的成果,那么描述性的工作过程可以删。
千篇一律的自评可以删,面试官不会拿你的自评太当真。
形式上,要简洁大方、重点突出,从视觉上,引导对方关注你最想表达的部分。
版面上的每一块空间都要恰当地体现出价值。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指导,比如字体、字号、布局等排版注意事项,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简历一定要严谨认真,字斟句酌。哪怕一个电话号码,用连字符把长长的数字隔开,也是为了更好地结构化,以方便读取。

如何让你的简历“没硬伤”?

“没硬伤”是指简历没有显著的问题。这里有一些常见毛病,可能是很多人会犯的。
1. 内容不真实。为了让简历更光鲜,有的应聘者把别人的项目搬到自己的履历中,或把别人的贡献写成是自己的。这样抬高了面试官对你的期待,导致你要么在面试中被扒个干净,要么试用期让同事大跌眼镜、差评走人。
2. 内容不客观,掺杂主观臆断。简历要尽量把事实部分写清楚,至于对能力的评价,就让面试官去做吧。所以严格来讲,“精通 Java 开发”是评价,“5 年 Java 开发”才是事实。失实的臆断,会让面试官对你的简历减分。
3. 页面太花哨。简历的风格要与应聘的职位属性相符,文字语言要和职位风格一致。对于工程师等技术岗位,要体现严谨求实的风格。即使是艺术性较强的 UX 设计类职位,表现创意时,也不要让形式大过内容。
4. 笔误。比如把“主管设计工作”写成“主观设计工作”。别小看这些细节,从细微处可以反映你对这个职位的重视程度,甚至体现你做事态度和专业程度。
5. 内容导致歧义或误解。可能引起误解的信息,尽量不要写到简历里。比如,个人信息无需写籍贯;除非特别自信,否则不要贴照片。这不是隐藏什么,只是在你的工作能力未被认可前,不要让其他因素干扰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避免引发某些偏见或误会。
6. 职业发展不衔接。健康的履历是:职业保持持续发展,角色转换前后承接,能力发展迅速。如果你的履历中,有很长时间,只是重复之前的技能和工作,招聘人员会把这段时间当成浪费“切掉”,那么你原有 8 年的工作经验,可能被切成 4 年,资历被降格,在新职位上的定级也会受影响。
7. 换工作太频繁。如果你频繁跳槽,招聘人员会担心你的稳定性。他可能会想,是你没有找准职业方向?还是缺乏耐性,浅尝辄止?还是个性太强,无法融入团队?还是工作绩效差?总之,他会认为这里有很大的风险。
以上这些“硬伤”会使你的简历落选。有的硬伤你需要在准备简历时避免,有的则需要你在职业生涯开始时,就慎重对待,避免走弯路。

如何让你的简历“有亮点”?

做到“有价值”“易匹配”和“没硬伤”,只是让你的简历合格,若要达到优秀的标准,就必须做到“有亮点”。所谓“亮点”,就是和别人相比,让招聘人员觉得你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地方,例如: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拿到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奖项、在知名公司实习都是亮点;
作为 Java 程序员,参加过开源项目开发,得星过百,是亮点;
作为技术人员,拥有国家专利,发表过技术文章,也是亮点。
这些例子中的亮点,是大家公认的耀眼的成绩。如果你没有类似的耀眼成绩,也没关系,可以尝试在项目经历、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中,找出影响较大的事项,寻找“过程性”“生活化”的亮点,比如:
坚持每天晨跑,说明你很有毅力;
喜欢看电影,习惯给看过的每部影片写影评,说明你喜欢思考总结、爱分享;
半年成功减肥 20 斤,说明你肯吃苦、意志强。
尽量把你的亮点总结成简练的一句话,加上数字来说明它的影响和意义。例如:从学校毕业,我保持了每月至少读 4 本书的习惯。
另外,如果简历中加入了可交互、可展示的内容,更能显出你的能力与众不同。例如,成果 Demo 的链接、个人项目的 GitHub 链接、技术博客链接等。
对于一份技术简历,如果想体现高级和资深,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眼
技术栈有宽度,而且技术能拉上手 ;
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度,包括技术、业务、管理沟通等 ;
带队规模和职责 ;
成绩、绩效、奖励、专利、论文等 ;
从业公司和团队光环 ;
所以,要写好简历,就要准确把握职位要求,按照应聘者素质模型的四层,来挖掘个人经历,从而做到:有价值、易匹配、没硬伤、有亮点,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尽可能打造好简历,成功拿到面试的机会。

知识延伸

可能有些朋友会问:“我的项目经历不多,也没获过奖,感觉没什么亮点可写,怎么办?
别慌,你可以分别从价值、结果、创新和动机四个角度出发,去思索和找到自己的亮点——转换角度找价值、量化结果找提高、复盘过程找创新、回顾挑战找动机,给自己制作一份“详历”。这里篇幅有限,具体的方案,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这个过程,可以帮你回顾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仅有助于针对职位定制简历,为面试问答提供切实而丰富的素材,还可以帮你更好地制定和调整职业规划
 写留言

精选留言

由作者筛选后的优质留言将会公开显示,欢迎踊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