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其实不是,这个专栏我更关注的是人的成长,而不是具体应用到哪里。
当然可以把知识转化应用到工作中效果会更加好
作者回复: 看源码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看,例如渲染相关,类加载流程,不要漫无目的的去看
作者回复: 其实信息都是一样的,hook的作用是可以用到线上。但是一般会过滤掉一些信息,只上报最感兴趣的部分
作者回复: 初期的时候我们不建议一下子铺的太开,一步一步来并且要真正的发现现实的问题。
可以先从卡顿和ANR的捕获先开始做,对卡顿堆栈做聚合排序。启动的话一般只是一个统计指标,或者我们也可以把启动拆成多个步骤作为监控
作者回复: 一般都是全局监控的吧,类似ANR一样
作者回复: 每一帧的时间是16.6ms,看你们的忍耐程度。不过前期可以把这个时间放大一些,例如两秒,三秒。因为如果间隔太小,前期会有非常多报出来,还是先解决比较严重的问题
作者回复: 我们会把监控消息插入到message的头部,当然也是有可能会出现误报,但是从大数据来说问题不大
作者回复: nanoscope 是 uber 开发的一套 Low overhead trace 工具 https://github.com/uber/nanoscope
作者回复: 事件是最近匹配
线程hook那个很简单的,我下次放到sample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