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品感兴趣的运营汪一枚。第一次知道烧钱大战的时候非常惊讶,竟然还可以通过透支未来与对手竞争。
“烧钱获客”一方面可以挤压对手,另外通过用户习惯的培养,或者用户行为(内容沉淀和数据等)的积累也可以给产品带来相当的优势。
国内互联网近期几个著名的烧钱大战都是跟线下的服务连接相关,毕竟线下服务的整合成本会随着规模扩张呈现非线性上涨。根据之前邱岳老师谈到的商业成本,可能在规模趋势上呈现浮动成本特性的产品,在同质化竞争时,会更依赖于资本加持竞争。
话题比较大,但有些小疑问,看现有例子大多数“烧钱获客”都是通用型产品,垂直型产品的某些阶段是否也适合“烧钱获客”?长期补贴以后,一般如何控制烧钱对产品品牌或定位造成的影响,与停止补贴以后用户的流失与活跃下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