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无法驱动团队改进的度量,就没必要保留。 针对你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各个产品线的背景,规模都不一样,暂时无法形成统一的企业层面上的度量。这个时候,为了推进度量驱动,可以让每个产品线自己定义度量,进行纵向对比,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用一个度量来对比A团队和B团队”谁好谁坏“,但是可以用一个度量的趋势来判断A团队是“变好还是变坏”
作者回复: 这几个交付质量度量,是从客户角度来看到的质量。这么想就理顺了。 比如,发布周期,就是客户看到的系统版本更新周期。 代码应该是指的产品运行的代码 质量bug,应该是产品本身的bug 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推动交付质量的提升。在内建质量里,再分为开发质量,测试质量,然后展开相应的内建度量体系
作者回复: 说得深刻😂。熟读原著。人是社会关系中之人,心何处安放?智者忍受高冷的孤独,庸者遁离思考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