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这篇文案的文案时候,产生了一种“哽咽”的情绪,这词用得不好,但有很强的画面,脑子里一行行“无奈”、“无奈”、“无奈”弹幕飘过,身为运营对环境无力的苍白感。
传媒对于我们我运营而言,无非是让更多知道我们送达的信息,这实际上就是传播(传媒)。媒体生产的本质=阅读量(帮我标记一个重点,谢谢!),对运营而言也是一样,尤其是做用户增长时的运营。传媒行业(包括自媒体)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首先我们先建立在纸上画一个笛卡尔二维坐标系,分别为X、Y轴和对应的一、二、三、四象限;然后我们给X赋予“努力”的定义(X=努力,数值越大越努力),给Y轴赋予“要脸”的定义(Y=要脸,数值越大越要脸)。这样赋予定以后:
第一象限=(努力,要脸)
第二象限=(不努力,要脸)
第三象限=(不努力,不要脸)
第四想想=(努力,不要脸)
纵观市面上运营体量出色的传媒公司(包括独角兽级别自媒体,不考虑盈利性质的官媒除外,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等)运营方针基本上都是处于第三象限、第四象限,重点关键词:不要脸。那么要脸的传媒、自媒体公司是一个怎么样的下场呢?
第一象限=(努力,要脸)=公司暴毙而亡,没有标题党、没有引导、没有灰色操作、扎扎实实优质内容,用力越大死得越快。
第二象限=(不努力,要脸)=公司自然死去,慢性死亡。
第三象限=(不努力,不要脸)=幸福一生,做出来的内容有阅读量,收支平衡。
第四想想=(努力,不要脸)=人生赢家,设计出来的内容在市场上广泛传播,小黄文、擦边球、阴谋论等等内容。通过电视就可以看到,电视台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凡是涉及到个人与公司纠纷,媒体基本上是毫无立场站在个人一方(地方台非常明显),因为个人是弱势方,这样传播出来的内容明显失真,为了传播量而去博观众眼球。
自媒体、莆田系医疗已经成庞大的闭环产业链,庞大的流量来源无疑都是在利用人性驱动,从后台来看效果是真棒,直接引流进入转化流程,立马线下变现。从某度自媒体MCN总账号后台用户分布数据来看:
教育水平分布:
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57.2%
大专占比7.9%
本科及以上12.9%
未知2.1%
人生阶段分布:
已婚58.3%
未婚34.8%
未知7.0%
18岁到44岁是用户主要人群,占比年龄总量的80.3%。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以及使用场景,主要使用信息流用户形象:高中没有毕业然后早早的结婚了,上下班过后就开始刷着标题党式的信息流。
我作为有传媒从业经验的运营,我深刻知晓信息流流程化内容生产、内容制造加工工艺,并且每一个工位我都可以独立操作。对我个人而言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标题、内容,我看后都可以做到立马“解毒”。但是对于这些用户,能够做到解毒的真正少之又少。
最可悲的是,有一次周末回到家中,我母亲分享了一篇信息流文章给我,我一眼就看出了这篇文案的目的以及出处,并且告诉母亲这些生产工艺以及模板流程,尽量少中毒。这也就是我“哽咽”情绪产生的起始点。
人性增长、人性阅读量、短频快,被迫剧场效应、缺少监管、满场绿油油的韭菜,一波波的镰刀。努力不要脸能够活得很好。我时长用一句话安慰自己,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看待现象和问题。满满的苍白感、无力感、得先活出个人样才行。二爷,你说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