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你好朋友,每一讲你都听得非常认真,感谢你的倾听。李贺的诗想象力非常丰富,我想如果他生在现代,一定是个非常好的奇幻片导演。 他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因此诗中有很多不甘与自强的劲头,特别适合生活在快节奏下的都市人。
作者回复: 你好,我觉得硕士的论文其实还好啦,博士论文才是真的头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焦虑的一面,我觉得换个角度来说,你能读研,就证明了你有毕业的能力,那么要想解决焦虑就是要直面遇到的问题,一天做一点,其实很多事情走过了,就发现没什么大不的
作者回复: 你好小火车,在我看来,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在于人对于天的质问,更多的是对自我生命流逝的慨叹,而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更显人定胜天的气势与豪情,所以我们会发现,哪怕同样的诗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突显出不同的特质,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喜欢哪种感觉是自身情感的取舍,但能感受到每一种风格背后的意蕴,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我一直觉得李贺特别符合现在一种“病态美”的审美取舍,虽然他这个人历史记载长得比较丑,不适合当偶像,但他的诗词风格却有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孤傲之气,推荐他的《野歌》:“男儿屈穷身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能给人一种疲惫生活中的力量感。
作者回复: 你好,我个人认为读诗就是好的,开卷有益嘛,而且每个人对诗词其实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应的二次加工,这也并非就一定是错误的。 但是对于李贺,如果他是一个上阵杀敌孔武有力的将军,或是一个仗剑天涯的侠士,也许我们会对他多几分艳羡,而少了更多的体悟与感慨。正因为李贺他自身的体弱多病,命运坎坷,恰恰更彰显了他不屈的精神,天纵奇才自然人人欣赏,但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往往更能作用于我们自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