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对于全新的领域,有大量不熟悉的概念和名词,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做口译的,一天到晚都碰到这个问题。因为作为学语言的文科生,我们大学本科四年加研究生两年其实只是熟练掌握了一门工具而已,但毕业之后做翻译就需要接触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专家;往往有时候进了会场,一屋子的专家,就是我一个外行,在给大家做翻译,这就需要提前做功课、临时恶补这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开始也想走捷径,上网去搜索这个专业的词汇表,一般倒是可以找到,但是很快发现背那些行业术语和背字典是一个道理,在没搞懂某个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前,背出来的词汇很快就会忘掉。所以到后来,我们都会去搜索某个领域入门级别的扫盲科普文章来看几篇,我们翻译行业叫“平行文本”,再去总结词汇,知其所以然之后才可以知其然。我想所有行业应该都是一样的。
作者回复: 英语学习要让自己感受到明显的进步,我的体会是需要几年时间,而不是几个月。给你三点建议:第一,要养成习惯,每天都要学一点英语,但目标定得小一点,例如一周看一篇文章,每天看两段、深度学习三个词也是非常好的;第二,在自己熟悉而且感兴趣的领域选择学习材料,难度在超出自己舒适区30%作用为宜;第三,听说读写一起练习。可以试一试TED上找语速不快、内容你比较感兴趣的演讲,连带每篇演讲下面的中英文稿,可以同时练习听力,听不懂的可以去找原文查字典查资料,感觉基本理解了之后,模仿老外的语音朗读文章,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和原文对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也录下来。一周弄一篇,看看情况再决定后面的节奏。
作者回复: 我来介绍一个你自己在家也可以练口语的方法,试试看按照我的步骤做:第一步,找音视频资料。不妨试一试TED,当然如果可以翻墙油管上选择余地更大。TED上找语速不快、内容你比较感兴趣又熟悉的演讲,连带每篇演讲下面的中英文稿。第二步,如果粗粗一听,可以听懂百分之五六十以上,就可以用。先泛听两遍练习听力,实在听不懂的可以去找笔录的英文原文,查字典、查资料,最后感觉基本理解了之后,还可以看中文的参考译文(可以不看,但不要一开始就看)。第三步,选择几段自己最喜欢的再精听几遍,模仿老外的语音朗读文章,这时候要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过后和原文对比,找到差距后,读第二遍,如此循环三次,每次都应根据发现的问题,刻意练习改进;第四步,用自己的话复述听过的文章,可以提前列出文章的提纲,供自己复述的时候题词,这个内容也要录下来,回头自己当教练,自我评价和反馈、改进。复述也要循环三遍,每一遍都要录音,力求有改进。一周弄一篇,看看累不累,再决定后面的节奏。试一试,应该会很有效果。
作者回复: 问题很典型,但要首先破除“背”单词的想法。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汇,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被动词汇变成主动词汇,学习单词的时候尽量用英英字典(推荐朗文字典的网站),如果看到单词后面标了W1、S1之类的,表示是写作(W)和口语(S)核心1000词,这些一定要深入学习例句,把单词以及词组都吃透。一开始是会觉得蛮麻烦,花了很长时间才搞了三四个词,其实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办法。朗文字典带有真人读的例句,跟读和模仿乃至背诵,对慢慢开始练习口语也颇有好处。
作者回复: 学习发音最重要的永远是跟读和模仿,建议首先学习音标。音标要搜索教学视频(带有口型的那种)来学习。关键词搜索“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你可以找到无数的国际音标表,和教学视频。建议首先把48个国际音标表抄写三遍,然后打开教学视频跟读(建议找外国人领读的教学视频),每天都跟读至少三遍,抄写加跟读一遍花不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此这般坚持一周左右,就可以打开朗文字典网页版,随便找一些阅读文章中你认得或者不认得的单词,先根据音标自己发一下音,再播放字典自带的真人发音和自己的发音对照,模仿到一模一样为止。 照这个方法练一个月,如果还搞不定再来问我。
作者回复: as是非常高频的小词,可以做介词、副词或连词,具体的用法还需要你查字典结合例句来理解,真要讲的话可以讲大半天。简单来说,as最初的意思是两个东西的比较,比如his English is as good as you,他的英文和你一样好,比较之后划等号,所以as可以看做等号;然后引申出来“担任、作为、充当”的意思,也是基于等号这个本意,比如SaaS,PaaS,IaaS,就是software as a service,原本买软件是拿回公司装在本地的电脑系统里,后来变成云计算了,就变成了服务,所以叫软件即服务,如果你知道as其实就是那个等号,就更容易理解了
作者回复: 我这几天回答了其他同学各方面的一些学习方法问题,我整理一下到时候发出来。方法对路加上坚持,一定可以的。好东西要有耐心,不要急,欲速则不达。如果只是在功能上要看懂一篇文章,其实现在像DeepL这样的翻译软件也可以翻个八九不离十。所以,把英语当成一个修身养性的兴趣,每天坚持读几段文字,吃透几个词汇就很了不起,不要有太大压力,搞得兴趣全无。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结果自然是好的。
作者回复: 这要看具体的原因,是看得懂但翻译不好,还是看不懂。看不懂也要分析原因,有的是文章内容难,翻成中文也看不懂,我觉得你肯定不属于这种;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对句式结构不熟,句子一长找不出主干和分支,不知道该断在哪里,意思看得似是而非;再就是单词量小,或者单词搭配组成了短语,有时只认识单词,但短语有不同的意思,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吃透短语的意思。需要判断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原因要尽量具体,才可以对症下药。
作者回复: 英语的拼读必须要看每一个单词的音标,无法直接根据单词的拼写就朗读出来,这一点和其他一些欧洲语言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德语虽然和英语都属于日耳曼语系,但德语有结构化很强的发音规则,只要学会就可以直接朗读,德语字典一般也不会给每一个词注上音标,因为不需要。如果要问为什么,主要和英国的历史以及英语发展的历史有关,其他种族的入侵、主动吸收外来语种的词汇以及英语本身的语言改革(例如元音换位等),都造成了现代英语读音和拼写的偏离。连英国人自己也经常会嘲笑英语发音莫名其妙、毫无道理可讲,例如英国的单口相声演员阿金卡卡就说过一期这个话题,还有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也曾发明了一个新词ghoti,到处去考别人怎么念?正确答案是读fish,gh-o-ti按照在enough-women-action这三个单词中的读法,就应该念fish。 结论就是,学英语必须首先熟练掌握48个国际音标的准确发音,然后每一个单词都需要去查一下音标,确认它的正确发音,模仿之后记住,没有别的办法。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掌握一些规律,记忆单词的发音也会产生加速度。
作者回复: 要找难度适中的语言材料阅读和练听力,一般超出自己舒适区20-30%比较好。如果听着有困难,当然可以看文稿,还有翻译稿,去寻找听不懂的原因。假设一篇文稿,你如果读起来都非常吃力,有大量不理解的词汇,或者话题非常陌生,显然不合适作为听力练习材料。如果阅读起来没有太难,却听不懂,那可能是语速太快、口音等原因,或者听力练习太少,还不适应听的状态等等。总之,需要借助文字稿寻找一下原因,才能有目的性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