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谢,有收获就好~
作者回复: Alex Webb 的颜色就不用说了,你看他去的地方,墨西哥,伊斯坦布尔,加勒比海地区,本身就是颜色特别花的地方,所以他的照片也靠了一点外因,只是他强化了这些外因,让加强版的外因变成了自己的风格,于是,就算你去到这些地方,也拍不出他的颜色。
但是,如果只靠颜色,他是不可能被封为大师的,看《The Suffering of Light》的 35 页、39 页、83 页、115 页、149 页,会给人强烈的“恰巧”感,画面里所有的元素都在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上,而这种“恰巧”就是摄影师水平的体现...一是观察难度,你在场你不一定看得见,二是拍摄难度,你想拍你不一定拍得着。
最后说到创作背景,其实 Alex Webb 的照片儿,即便不知道创作背景也照样儿好看...至于涛哥,他曾经是我的偶像,但现在不是了,虽然我依然喜欢他,只是不好过多评价。
《走来走去》我超级喜欢,买了好几本儿送朋友,我自己的这本儿是签名版,面对面签的那种...不管怎么说,感动就好。
作者回复: 可以拍到光斑,但需要拍得更好看,或者说如果画面需要,就拍,但即便拍到了,也确实没什么好炫耀的,镜头的光学特性嘛,都是镜头的功劳,跟你关系不大。
大街上流浪汉那组照片儿,肯定是 Alex Majoli 拍得更好啊,左边儿那张根本没法儿打。
最后,留言,也许留言的那位朋友就是女生呢,是吧。
作者回复: 正好怎么拍人的那一课也快放出来了~
作者回复: 肯定会的,加油~
作者回复: 没有太多实例展示,但会提到——第十五课,至于为什么不会有太多实例展示,我在课里也会说明原因...看看第十五课的标题吧,哈!
作者回复: 去看了一眼,我个人觉得一般,看两张就有点儿腻了,而且没有那种视觉的满足感,感觉很单调。
这是那种典型的唯美派,技术还行,就是没啥感情在里面,不太强调动态捕捉...但婚礼的话,还是多少应该有点儿感情和动态吧。
不过也可能人家请了两组摄制团队,一组拍“大片”,一组拍纪实。
我想象了一下,如果我是画面里的主角,我可能很快就看不上这些照片儿了(事实上应该是第一眼就看不上,因为我个人就不喜欢这样的照片儿)...言之无物的照片儿看着没劲,也留不住。
作者回复: 给自家孩子拍照片儿最怕自我感动,我给我喜欢的人拍照片儿的时候就很警惕这个,因为我会觉得怎么拍我都喜欢,所以要学会跳出来,就照片儿论照片儿...当然,如果照片儿真能感动自己,其实就挺好的了,不过,如果除了感动自己之外还能感染其他人,不是更好么。
共勉。
作者回复: 也有拍行活儿特别好的摄影师和摄影团队,只不过实在是太少了~
作者回复: 挺难看的吧,尤其是看多了以后。
最早这种色调的出现能追溯到好多年前,当时看着特别新鲜,所以我只由衷佩服最早自己想出和调出这种颜色的那几个摄影师...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谁,但一定有最早的那几个,甚至是那一个。
因为其实这种色调比较容易调出来,所以大规模扩散开以后,东京是这个颜色,纽约是这个颜色,香港是这个颜色,东南亚是这个颜色,到中国以后,南京、武汉、哈尔滨、北上广深都是这个颜色,真是看吐了。
不要太迷恋滤镜风,这个我在第十四课会再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