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你好,我整理了历年的报告分享给你哈,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7-_et-wulD7AueBU2KTow 密码:mgl1
作者回复: 哈哈,我在公司里面见过很多这样的算术题,你猜怎么样,老板基本没啥感觉,因为什么?计算公式看起来都对,但是没法证明。
所以效率这个事情不像成本,砍掉一半服务器节省3000万,简单直接。其实如果老板不认为效率是竞争力,想要说服他,很难。一个小建议是,从业务方的交付来说明,因为业务方经常会吐槽交付不给力,那么提升效率解决他们的问题,老板感受会更深刻。
所以,核心是,如果你想向谁证明一件事,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关注的人来替你证明这件事。
作者回复: 你好,主要指的是软件开发模式的三次变迁,也就是从瀑布模式,到敏捷模式,再到DevOps模式,具体可以参考第一讲的内容哈
作者回复: 致命的问题就是难以真正落地呀,需要长期的团队磨合和能力建设。我见过一些公司希望在三个月内实现DevOps,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其实不说DevOps了,就连持续集成能真正做到位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文化的建设啦。
作者回复: 你的回复让我感受特别深,单个个体在大的浪潮之下真的是势单力薄,所以有种说法是浪费创造价值,因为如果真的按照效率最优化的方式进行,那么将有大量现有的工种被淘汰。但是换个角度,几年前做配置管理的同学也在焦虑,现在软件开发越来越轻量级,工具平台越来越成熟,那么是不是配管的工作都可以被一个按钮取代呢,所以当时大家也在探讨转型道路。几年后的今天,我发现其实很多配管都转型做了DevOps或者产品经理,一方面是时代变革会带来新的岗位和机遇,另外一方面个人能力的持续积累也将这种抵抗变化的能力不断加强。所以,核心四个字,找准方向,先干再说!
作者回复: 其实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些指标并没有绑定到具体的角色,而是通用的结果指标,也就是通过这个指标度量的是整个交付团队的能力,而并非其中的某一个具体角色,比如举个例子,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长,拆解开来其实包含了MTT,MTTK,MTTF,MTTV,也就是识别,定位,修复和验证四个部分,这既包含了传统运维的监控能力,线上故障定位能力,通过异常诊断定位代码的能力,研发快速修复活回滚的能力,以及整条交付流水线的能力,快速发布上线的能力,所以是个全局考查的指标,每一个环节的实践都有可能会影响这个结果哈。
至于运维无用论,我觉得都不需要讨论了,我建议你看下萧帮主的文章哈😄
作者回复: 很赞,又帮助大家拓展了知识面👍
作者回复: 非常精妙的留言,必须赞一个👍
我很认同人,流程,平台三位一体的改进,才能有效,否则你能改变的将非常有限,尤其是人的思路,如果拒绝变化,即便是自动化到了部门边界就没有然后啦,这一点看到的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开发环境,以及生产环境的职责分离,导致前端敏捷后端瀑布的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DevOps状态。
另外,喜忧参半我也非常认同,有时候思考的出发点是部门的利益,而不是整体的效率,如果效率最优化,那么必然很多浪费的资源无处安放。
最后业务敏捷的能力是关键,我在后面的专栏也会说到这点。
期待你的更多回复!
作者回复: 你说的非常好,其实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先挑简单的事情做,比如没有静态代码检查,就先搭个sonar然后跑着,这个从0到1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越往后越是深水区,越不是快餐能够吃饱的,还是以静态代码检查为例,规则怎么制定合理,怎么能达成一致,怎么能做为强制质量门禁,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也是意识和共享目标的问题,否则没有人有意愿主动改进。所以如果DevOps都是微创新,在以前的老路上修修补补,那获得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可惜的是,在很多公司都是期望不进行变革,就享受到变革的成果,这是不现实的。
作者回复: 老板的信任很重要,其实对于老板来说,他也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更加高效,但是老板能做的就是认可和提供资源,真正做出成绩还得靠你所说的试点团队,当在局部产生效果后,老板也会更加有信心追加投入嘛。
作者回复: 你这句话说的太深刻啦,也抓住了核心,思考到位,给你点赞👍
回到问题本身,研发效率质量指标和经营业务指标的关联,从而证明效率提升有助于业务提升,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现在更多的还是说交付需求变快啦,吞吐率提升了,业务方更加满意了,但是,这个需求交付了,对公司的业绩有什么影响,这更多的是业务分析的事情。
我们公司最近也在摸索这个事情,也建立了一些模型,理论上来说,随着大数据,线上追踪,加上各类埋点监控等的成熟,以及综合用户反馈用户性能等多个指标,是有条件追溯全链路的业务价值的,但是说实话比较难。
你的这个问题,我作为遗留事项,最近也跟更多的行业公司交流探讨,希望在度量实践的章节给出一个比较好的实施方法来!
作者回复: 呵呵,这个说法好,可问题是,人的觉悟咋提高呢?我觉得如果期待自然进步,那是很难的,人都有惯性,都有习惯,所以还是要建立机制,比如激励考核机制,说白了被动的工作既不会出错,也不费脑子,让干啥就干啥多省心,主动工作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回复: 你好,我收集的历年报告分享给你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7-_et-wulD7AueBU2KTow 密码:mgl1
作者回复: 你好,你的这个话题就有点大了,软件对于企业的价值不言而喻,我只能说DevOps所代表的IT变革,以及新的开发模式有助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软件即服务来创造价值。
比如电商行业在寻求新零售,无界零售,不再是单一卖货,而是寻求人,货,场之间的关系,让零售无处不在。而技术的进步,又使得数据指数级增长,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和新业务形态的扩展,都共同推动了DevOps的火热哈。
至于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我理解业界也没有标准的定义吧,关于数字化方式和传统方式的对比,我引用一段描述供你参考:
传统企业和数字化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方式的不同。传统企业更多地在做两种模式,一种是经验式管理,另一种是以孤岛形式存在的IT管理。“传统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机制的设置,达到效率的提升。但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有一个问题:人没有被解放出来。人在流程里只是一个节点,就像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围绕着流程转。”
而数字化企业的做法,一是行为在线化,企业里所有的行为,包括人的行为、组织行为是在线的;二是数据在线化,所有的人、财、物、事都被数据化,实现在线通达。这样,人就被解放出来了,不再围绕着机器工作,而是机器围绕着人来工作。“这种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下所有流程都能以它最合适的方式,随时随地由人发起它的改进和优化过程。”
作者回复: 你好,感谢你的建议,由于课程会按照既定的大纲来持续迭代,你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试读,当然更欢迎你提出所感兴趣的点和问题,我们也可以随时交流哈。
作者回复: 你好,感谢你的留言。
第一部分重点还是理论基础,建立对于DevOps的明确认识,这一部分尽量精简,重点会放在第二部分落地实践里面。
当然,各个企业所面对的业务形态都不尽相同,也欢迎你提出关心的问题,我们共同讨论。
作者回复: 哈,那不如不经意间地分享给他😄
作者回复: 你好,抱歉这么晚才回复,被你猜到了,我目前的确是在负责公司的工程效率体系建设,效率这种东西是永恒的,而DevOps是其中一种手段。
你说到DevOps的价值,其实公司里面关注的还是业务指标,成本,研发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这些只靠开发和运维的结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测试的效率如何解决,从我的角度来看,其实运维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了,再加上像k8s这样的工具出现,真是大大简化了很多事情,我们公司的开发都是自己部署的,而测试和业务才是瓶颈。
作者回复: 哈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就像极限编程里面提到的40小时工作制的实践,如果DevOps有助于缩短996的问题也是很好的。
作者回复: 首先DevOps的落地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很多研发实践来说也是如此,比如持续集成提出快20年了,到今天理念还是那个理念,但是真正能做好的公司其实并不多。
另外关于落地方式,我的建议是试点团队+平台团队的方式来做,试点团队验证研发模式和工具平台,平台团队沉淀标准规范和工具能力建设,二者结合跑通一个项目之后,再把经验横向来复制。如果多个项目并行,除了问题影响面太大,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结果就是亚历山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