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业余草,你好~
好问题哈,中台的劣势比较难回答,我认为如果说中台就是平台型企业架构的话,那简单说我决定劣势有三点:
1. 原来的一层架构,变为两层架构(中台层和前台层),所以多了一层之后会带来中台与前台两层之间的摩擦,无论是从组织还是从业务上的。
2. 有了中台,其实会对于前台的业务会有更多的限制,毕竟不能自己爱怎么做怎么做了,需要遵循中台的一些规范或是业务模式限制,所以也会在前台业务的灵活性上受到一些局限(好处是可以借力中台赋能)。
3. 中台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太难推进,太难建设了,我觉得一件事情太难,本身就是最大的劣势,只有容易且收益大的事情,才更容易被实施。
所以说中台的建设是有成本和副作用的,还是要先想清楚了,自己到底需要不需要,必要不必要,再开始,但一旦开始也要有些决心和耐心,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事情能随随便便成功哈~
作者回复: 张玉鹏,你好~ 是遇事不决看愿景哈,意思就是当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就想想中台最初的愿景,也就是建设的初心,往往能够豁然开朗~
作者回复: Farewell,你好~
又见面了哈,感谢你分享自己的实例,这样的例子见的太多了……
中台不是简单的把“看起来差不多”的东西放到一起就可以了的,这其实特别危险,不然没法做到我们说的增加响应力,反而搞不好就会拖慢响应力,中台变成了另一个大泥球和瓶颈点。
所以中台要做严谨的分析与设计,到底找到那些“看起来差不多”的业务功能背后到底有哪些是相同的那些是不用的,然后通过合理的抽象和设计进行分离,总结篇的滴滴和阿里交易平台都是好例子。
而如果只是在中台里不停加IFELSE,那其实还不如把逻辑都放回前台的好,响应力可能还更强一些。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了,我们经常把中台想简单了,轻敌了:)
不过这也算是中台建设过程中大家都会经历的阶段,从现在开始重新做设计和治理改造,应该也还掰的回来。
期待你的更多留言分享~
作者回复: FF,你好~
这块用文字比较难说清楚哈,我刚在DDD-China2019上分享了一个Topic,叫做《中台规划的7种武器》,在DDD-China官网或是其公众号上应该能搜到相关的keynote下载。(我的知识星球:白话企业数字化中台 中也同步上传了PPT)。
在PPT里对于中台的切入点选择,业务现状梳理,以及业务设计都有展开描述,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下载看一下,应该对你有所帮助,也算是对于这个专栏的后续研究和展现~
作者回复: 产品不是经理,你好~
首先感谢关注和支持哈,没有让你听的特别清楚,确实是我的问题。由于大部分内容是基于我的学习、研究和项目实际经验而来,虽然我尽力说的通用且白话,但是确实难免比较抽象。
案例的部分,我还在整理,因为目前实际的案例都是客户的资料,就算是脱敏也会有问题,所以我正在尝试虚构出一个完整的案例来,比极客地产更全面,或是直接在极客地产的背景下,做一些包装,把之前碰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都揉进来。
这块还需要一些时间,如果我有一些案例的更新,一定及时补充到专栏里,并且通知大家。
多谢反馈,再次感谢支持和理解,有问题可以继续留言交流~
作者回复: Geek_986f8b,你好~
这个问题可以归集到什么东西放中台,什么放前台。这个问题我应该已经回答了好几个了,看来大家都比较关注。
我的观点简单来讲,就是还得先看中台建设的愿景,愿景就决定了中台作为一个产品,做什么,不做什么。
再基于愿景决定是把“重要的”还是“重复的”还是其他“XX的”功能、数据、流程放到中台里。
目前大多数想通过中台解决的都是笼统的“去烟囱”,所以大家一般都会像你说的去找共性的,重复的放到中台。但我认为不一定,现在不重复的也不代表以后不重复,而且重复多少算重复,这些都不太好界定。
所以如果说中台复用的是企业的能力,那复用到底是不是因为简单的“重复”,还得看中台建设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当然你说的也没问题,目前大多数人理解也都是这样的,我只是想在深入一下,因为面上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一到具体实施就会很难拿捏尺度。
希望回复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回复: 李军军,你好~
是的,大家更多的时候把问题想简单了,感觉看上去差不多,直接提出来大家复用,你看响应力就提升了。
但是我们要想,为什么当时要分出来,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不一样”……所以如果把不一样的东西揉在一起,虽然从架构上是统一了,但是反而会相互影响和限制,拖慢双方的响应力。
所以中台的难点就在于抽象和设计,通过好的分层抽象与设计,尽量好的将共性和个性需求分离开,这也是最见功夫的地方。
同样,再推荐一下总结篇中的《滴滴出行构建业务中台应对软件复杂度的具体对策与实践》和《跳开 DDD 和中台概念看阿里巴巴交易平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看看人家是如果来抽象和设计复用组件的,如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分离。
希望回复对你有帮助,如果有问题或是反馈,可以继续探讨~
作者回复: 李伟,你好~
你说的点非常准,所有的前提都是对于业务有一个清晰、正确、全面的了解。
但是作为第三方或是技术部门,想要了解业务必须要想办法协调业务部门的业务专家一起参与。无论是你说的直接把业务部门的骨干拉过来,还是通过内部人员调动。
回到我们实际的情况,我们作为一个咨询师,一个你提到的第三方中台建设方(虽然我们做咨询,并不把自己当第三方看,进到了客户现场,我们就是客户团队的一员),在中台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要求客户业务方“重度”参与(有的时候,客户的业务骨干会和我们一起封闭风暴2到3周的时间),如果客户方的业务不能协调参与,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家对于中台的理解还有偏差,或是决心不足,我们也不会贸然开始我们的工作(因为脱离业务的业务中台建设时候没有意义的)。
对于中台来讲,业务是关键。不能撬动业务,深刻理解业务,与业务共情,那中台的建设过程会异常的崎岖,中台的建设效果也会打折扣。
希望我的回复能帮你理清思路,也感谢留言评论,有问题我们再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