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复: Facebook自动化测试水平很高。facebook.com没有测试人员。只有测试工具团队。
技术方案比较复杂,这里列举几点:
- 在本地开发,代码入库前,持续发布过程中运行大量的测试。越是靠近流水线后端测试越多
- 开发、测试、生产共享一套数据库。测试数据使用标签区别出来
- 通过精准测试,减少测试的运行量,提高运行速度
- 测试工具和其他工具联动。比如,测试用例发现问题,自动化的使用`git bisect`命令发现导致问题的提交,然后自动生成bug,自动分配优先级,自动分配给问题提交的开发者。最后,自动显示在测试运行情况的面板里。
作者回复: 好的。这方面的书籍并不是很多,不过我后面会记得介绍。今天先介绍一本关于流程的通用一点的书。我大概5年以前读的,觉得大开眼界,映象深刻:The Principl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Flow: Second Generation Lean Product Development。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44532/ 没有找到中文版。
作者回复: 谢谢支持!你们云效的分支管理很赞,让我影响深刻。功能分支自动化产生;功能分支自由组合部署到上环境;线上验证之后分支再合入主仓。全程自动化,厉害。
作者回复: 你提供的上下文信息比较少。不清楚是新的项目还是维护项目,公司是技术驱动还是业务驱动,等等。所以我的回复会比较笼统。
不过一般来说,一个人负责技术,有好有坏。好处是自由度非常大,可以提高的空间很大!困难是技术全在一个人身上,压力大,可能会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系统性的思考和提高。
总的来说,最需要快速学习快速实践的能力。
如果你有更多的问题,欢迎交流!
作者回复: > 国外很少有公司占用大家的家庭时间
这一点不太准确。在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大家也是常常加班的。这一点。在创业初期的公司尤其明显。比如在我加入Facebook的时候,当时Facebook实际上已经比较成熟,已经有快接近1000开发人员。但是由于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及同事之间的竞争。我们的加班都是很严重的。在每个周末我去办公室加班的时候,都看到,大概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同事在加班。
不过他们大都使用任务驱动。只要你完成任务。时间长了无所谓,当然因为任务量大以及同事之间的竞争,所以很多人都是会主动加班的。但是。在工作时长方面。他们并不强制要求。更进一步。会提供非常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Facebook每个礼拜三是一个默认的,没有会议的工作日。很多人在这一天选择在家办公。
所以在硅谷,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完全要靠自己来调节。而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开发人员实际上平衡得并不太好。
作者回复: Kent Beck跟我在Facebook有交集,但是我没有听说过这个事儿😀 不过TDD在Facebook的确不是很流行。
这个是Kent自己在Quora.com上面写的关于在Facebook使用TDD的一段话。我觉得讲到点子上了。供你参考:
Question: “Does Kent Beck use TDD at Facebook? How?”
Kent: “Sometimes, but not as often as I did before joining Facebook. Going back to first principles,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quality of my work. The only way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my work is with feedback. Some of that feedback can be collected before going into production and some can only be collected in production (this was a point I didn't understand four years ago). For the feedback that can be collected before going into production, tests are one way of generating that feedback (tests can be ruinously expensive to write and/or maintain if your system isn't designed for them). When I do write tests, I nearly always write them TDD-style (one at a time, before coding).”
link: https://www.quora.com/Does-Kent-Beck-use-TDD-at-Facebook-How
作者回复: 这个会的。讲效率一定会讲到工具的!
专栏后面我会在个人效能部分介绍开发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命令行工具(日常工作各种操作),编辑器(会详细介绍VIM的高效使用原则),Git使用,API调试,log查看,网络查看等等。另外,我会友有一篇文章专门讲工具的集成使用,因为那样才是最高效的工具使用方法。
实际上,我一直是同事眼中的“工具达人”。之前在Facebook工具部的时候,同组的同事到日本出差,还远程打电话让我帮他解决git的问题呢 :)
你对哪一方面的工具比较感兴趣?
作者回复: 嗯嗯,后面我会讨论流程优化,团队高效能实践,个人高效能实践,以及管理和文化。应该会有帮助。
作者回复: 欢迎讨论,感谢支持!
作者回复: 这个情况,首先好要优化流程,我在第四篇文章中会讨论。
具体来说,我觉得比较直接的是首先要控制WIP(work in progress)。推荐使用看板的方法。这本书不错:
中文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88807/
英文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50839/
作者回复: 感谢你的支持!
> 欠下的债
在第14篇文章中我会讨论技术债。阅读后欢迎留言 :)
作者回复: 赞思考 👍👍👍 看起来3是最难的一点。建议用同理心,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作者回复: 这一部分我也不是特别了解细节。但是知道主要原则大概有几个:
1. 数据库中都有特定的Field指出是否是测试数据,这使得测试数据和生产数据共存在一个数据库
2. 数据能够快速恢复。这个是基本
3. 强大的监控。开发人员账号触碰到生产数据,如果是TA本人不应该有权限的,必须要有任务ID才能有Access。这些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一旦发现不合规操作马上非常严格的处理。比如辞退。
作者回复: 一个人做也有一些好处,就是自由度高。你又愿意学习,那就没有问题。感觉你现在的知识点比较广。建议可以找到整个流程中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一个方向深入学习。一个方向做好了,其他会触类旁通。
具体方法推荐在工作中学习。比如各个部门的网站有没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共同点?实践中学习效果最好。
作者回复: > 研发效能和软件工程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软件工程更多的是工程方法。效能包括一些工程方法,也包括一些个人的研发实践,还有一些管理和文化。两者应该没有互相包含,而是有一些交集吧。
作者回复: > 实现自动化的成本
你说的具体是那一部分的自动化?如果你说的是CI/CD的话,建议看看你们使用的Git管理系统自带的框架。比如GitLab CI。https://docs.gitlab.com/ee/ci/ 这样的成本会低一些。
作者回复: 是呀。本来软件行业是最容易自动化的。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人总是说“业务太忙,业务太忙”。实际上投入自动化的时间用不了太久就可以有效果的。
每个团队都应该既有业务目标,又有技术目标,不然很难走远。
作者回复: 多谢支持,后面请多提问题,多提意见!我尽力写好专栏 :)
作者回复: Facebook没有使用SonarQube。我知道的硅谷的大公司也没有使用,都是自建一套。
我个人没有使用过Sonar,不过之前团队有简单使用,我觉得还不错。
至于效能质量的衡量,这个应该是根据自己团队的业务和代码决定哪些质量标准更重要。
作者回复: 谢谢支持!
后面个人效能模块,有几篇评论,同学写的内容都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