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的期限之殇,很考验一个管理者对于敏捷开发的理解深度和实施能力。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敏捷开发产生的背景,为什么而生?它是为了更高效的综合利用各方面的项目资源(主要是人力和财力),基于传统软件设计模型(例如瀑布模型)的缺陷而生的。
那么,实际上要想能在敏捷开发领域有更强力的扎根,必须得了解传统软件设计模型的弊端,也得充分了解其优势,使优势得到更大更多的发挥,通过敏捷开发的几个重要的点来弥补其中的弊端。
最近经常和朋友、同事聊天,好多人都说传统设计模型没什么用,敏捷开发才是王道,我根据他们的描述来看,对于敏捷开发大多是东鳞西爪的片面应用,很难形成自有的思维和体系。
在我看来,敏捷开发只是一种思维和概念,没有特定约定俗成的东西,遵循了就一定能用好,而是要综合以前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当前公司的开发环境进行动态的调整。就拿开发环境来说,领导的远见,管理层的执行力,员工的意识和工作能力等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拿出切实有效的敏捷开发模式。
谈到站立会议,个人觉得不一定是每天都要完成这样的规则,如果流于形式,大可不必。管理者只要在进行敏捷开发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高效而有效的沟通,也可以通过软件根据、通信工具进行管理,敏捷开发方面有大成的管理者,会去发现规则,利用规则,而不是原原本本的利用规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