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个感觉很牛逼又理解不来的点:不能靠业务目标做牵引,要靠技术竞争力做推动。我觉得这句话含糊,理解不来。首先,所有技术实现都是为了产生业务价值(直接或间接),那么业务目标作为技术选择的依据有什么问题?再来说技术竞争力,如果技术能成为竞争力,那么意味着垄断和技术壁垒的存在,这种实在有点难,而且一旦实现只要是市场需求的产品,稳步增长不带用脑。当下大部分的现有产品的竞争力个人认为是具有积累效应的业务带来的难以替换。(微信很牛逼,但要实现一个微信这样的聊天工具不难,难的是9亿现有用户,这也奠定了其在国内难以取代的地位)。新产品的竞争力一般也聚焦在新领域的突破,可以理解为时间纬度上的技术壁垒,而如果新产品没能在这份时间优势里落地自己的增长模式,或则说积累策略,那么当其他人也打破壁垒时,这个竞争优势将当然无存。而在中国,山寨大国,除非非常巨大的技术差距,不然想模仿一个产品的技术只是时间多少的问题。所以说,个人不是很看好以技术本身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你能做别人也能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优势是下降趋势的。而以具有积累效应的业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初步必然是带来不了多大价值,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竞争力是增长趋势的。所以,如果产品是短期一锤子买卖,那么快速落地投入市场,边际效益低于底线就弃了,如果产品有长期,稳步积累的价值,就在市场验证成功后,重心落地增长模式,积累往后在竞品中的核心竞争力。
2.老师这个文章核心有两个点,增长理论的抓大放小,选对增长点和经济学的合理分配资源,着力于总效益最大(边际效益)。
3.小人物一枚,但公司目前的情况让我很担忧。结合上述,我认为我们公司当前处于市场验证成功,增长模式落地这里。北极星指标我觉得也定的没问题,问题在拆解下来的落地okr的o上。大包大揽全面尝试,一步到位投入巨大。广泛撒网,偏离北极星指标的增长模式确立,一步到位,财大气粗缺少mvp概念,没有产品反馈调整的精益理念。当然,大佬们有大佬们的考量,我并不认为他们会不懂这些。只是自己的纬度还看不到大佬们关注的东西。仅以细枝末节妄下定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