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
熊燚(四火)
Oracle 首席软件工程师
7818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2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19 讲
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10 | 决策会开展(上):怎样引导争辩,达成共识?

你好,我是四火。
今天这一讲,我们来聊聊技术面试后的决策会。决策会,就是大家碰头商讨候选人情况,达成面试共识的过程。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公司和团队是否愿意接纳候选人,也就是说,候选人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工作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开会”这个事儿是技术团队的长期热门词汇,无论你是否喜欢,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一种群聚的同步交流方式,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替代开会。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情况便是如此,候选人经过了技术面试,怎样给出最终的评估结论?大多数的情况,还得靠开会。
其实这个给出结论的过程,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一个特殊角色的人(这个人一般是级别较高的管理者),收集了面试后各位面试官的评价,然后独立决定;
第二种,是面试团队坐到一起,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并达成共识,共同决定。这个会议,有很多叫法,我们在这里把它简单称作“决策会”(Debrief)。
通常来说,对于普通的软件工程师面试,第二种,也就是决策会的形式,更为多见,我也更为推荐。因为相较于第一种,它也保证了更高的参与度,团队内部保持公开透明,更能真正做到让团队为团队自己选人,而这一讲的讨论也是针对这一种方式展开的。

典型的误区

决策会的误区其实还是非常多的,我们来讲最典型的几个,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技术面试后的决策会是技术团队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候选人是否能得到工作机会。本文介绍了决策会的两种形式,以及在决策会中常见的误区和流程把控。作者强调了决策会不应变成民主选举,而是应该以理服人,避免过于倚重招聘经理的意见,以及缺乏事实依托和不合理的决策因素影响。在流程把控方面,作者从Bartender的视角介绍了决策会的整体认识和重点环节。决策会的参与人员、输入和输出要求都得到了详细说明。文章内容涵盖了技术面试后的决策会的重要性、常见误区和流程把控,对于技术团队的决策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详细介绍了决策会的三个环节:初始投票、反馈陈述和争辩开展与共识达成。在初始投票环节,候选人的推荐程度通过投票表达,强调独立判断。反馈陈述环节则要求面试官依次介绍面试情况和给出投票逻辑,同时Bartender需要控场,确保时间控制和事实支撑的鉴别。在争辩开展与共识达成环节,Bartender引导讨论,挖掘出面试官的共同模式,汇总建议,收敛分歧,最终达成共识。文章强调了决策会的逻辑清晰合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整体而言,本文为技术团队提供了决策会流程把控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决策会的效率和准确性。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1)

  • 最新
  • 精选
  • ThinkingQuest
    国内大部分面试,前边的轮次决定了候选人是否能进入后边的轮次。 后边的轮次可以“一票否决”,某轮不通过,就挂了。 只有全过才是通过。 比如第一轮面试没通过的候选人,就无法进入到第二轮了。 第二轮的面试官,会知道候选人通过了第一轮面试,且能看到第一轮面试的评价。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完全是独立做出判断。 也就没有了1,2,3伸出大拇指的投票环节。 我理解是,大部分小公司,候选人整体素质较差。 如果每一个候选人都安排完整的覆盖,包括系统设计,综合能力,coding水平,那么对于面试官的资源会有较大的浪费。 所以才有了一面通过才能进入二面的情况。 老师所讲的,电话面试也是会过滤掉一些完全不靠谱的人。 区别在于后边, 我们真的能为每个经过初筛的候选人都投入好几轮面试,在debrief决定么。

    作者回复: 我理解你说的,对于你说的情况,我觉得是可以在一两轮基于最基本要求的面试中独立运作,刷掉明显不合格的人。但是我依然觉得独立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在得知了前一轮评估的具体内容后,再进行这一轮的评估,这个过程无法保证足够的客观性。 我见过有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有一个妥协的思路:让前面的面试每一轮都独立运作,每一轮的面试官只知道前一轮肯定是过了,不然无法进入这一轮,但是不知道具体内容,最后一轮大老板把前面的几个(比如三个)面试官叫过来碰个头定一下最终结果。从对于工程师的评估角度来看,这种思路我认为不是最优的,但是执行效率非常高,供你参考。 至于你说的“后边”,“投入好几轮面试”,这样的形式取决于公司和候选人的具体情况,但我的理解是,对于无论怎样的工程师候选人,整体来看通常需要至少三轮的独立评估(三个不同角度,两个主要的技术角度+一个主要的非技术角度),少于这个数是很难做好的。

    2022-11-16归属地:美国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1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