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
涵柏
一线资深记者
13367 人已学习
新⼈⾸单¥59
登录后,你可以任选2讲全文学习
课程目录
已完结/共 21 讲
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
15
15
1.0x
00:00/00:00
登录|注册

03|躲雷指南:你一定要避开的4大写作误区

你好,我是涵柏。今天是原理篇的最后一课。
也许你已心痒难耐,想让我快点分享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不过,欲速则不达,在过渡到方法篇前,我还要再啰嗦一节课,和你聊聊写作中有哪些常见的坑,你可千万别跳。因为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写作习惯,你就很难再改回来了。
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会带着你从一篇文章的用词、句式、段落编排和逻辑架构4 个方面,对应着来谈 4 个写作误区。这 4 个误区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从没有意识到,但无论如何,都希望你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能够避免。

误区 1:滥用形容词和连词

我们先说第一个误区的第一点,滥用形容词。我这里说的滥用,不仅指写作者使用形容词不准确,还有堆砌形容词的意思。
首先,回忆下我们小时候背诵的优美段落,为什么会觉得优美呢?因为我们发现,这些段落里用的形容词特别多且炫目,有一种到商店选商品看花了眼的感觉。我在百度上随意搜到了一段文字,你感受下:
青春岁月里的相逢不需要任何约定,偶然擦肩,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都可以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我们都有过花枝招展的年岁,为某个喜欢的人倾尽所有的激情,对着巍峨的高山,对着奔腾的河流,许下滔滔誓言。
短短的 93 个字,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似乎让整个段落变得花枝招展,但随着我年岁渐长,这样的形容词已经打动不了我。为什么呢?第一,用得太多了,感受不到它的美妙;第二,用得不准确,让你觉得矫揉造作。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确认放弃笔记?
放弃后所记笔记将不保留。
新功能上线,你的历史笔记已初始化为私密笔记,是否一键批量公开?
批量公开的笔记不会为你同步至部落
公开
同步至部落
取消
完成
0/2000
荧光笔
直线
曲线
笔记
复制
AI
  • 深入了解
  • 翻译
    • 英语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法语
    • 德语
    • 日语
    • 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解释
  • 总结

本文总结了写作中常见的4大误区,包括滥用形容词和连词、过度使用形容词、滥用连词以及形容词和连词的滥用。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了这些误区的危害,并提出了避免这些误区的建议。文章强调了形容词和连词的精准使用,以及避免过度使用形容词和连词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通过引用苏轼的信件和彼得·海斯勒的著作《寻路中国》中的例子,阐述了形容词用得精当的好处。最后,作者建议在逻辑表达不易混淆的情况下慎用连词。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避免写作误区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质量。文章还提到了中文西化的误区,包括滥用被字句、喜欢用弱动词和从句,以及随意堆砌段落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整体而言,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仅可试看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付费购买文章所属专栏
《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
新⼈⾸单¥59
立即购买
登录 后留言

全部留言(36)

  • 最新
  • 精选
  • supermouse
    我之前写的都是技术博客,回过头去看时,发现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中文西化,尤其是滥用被字句,比如下面这段话: “二叉树的遍历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二叉树的遍历方式主要有: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其实指的是父节点被访问的次序。若在遍历过程中,父节点先于它的子节点被访问,就是先序遍历;父节点被访问的次序位于左右孩子节点之间,就是中序遍历;访问完左右孩子节点之后再访问父节点,就是后序遍历。不论是先序遍历、中序遍历还是后序遍历,左右孩子节点的相对访问次序是不变的,总是先访问左孩子节点,再访问右孩子节点。而层次遍历,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向右的顺序访问二叉树的每个节点。” 这段话中多处把“访问节点”这个动作描述成了“节点被访问”,把节点当成了主语。学完本节课后,我觉得应该改成: “二叉树的遍历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二叉树的遍历方式主要有: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其实指的是访问父节点的次序。在遍历过程中,若访问顺序是父节点-左孩子节点-右孩子节点,就是先序遍历,若访问顺序是左孩子节点-父节点-右孩子节点,就是中序遍历,若访问顺序是左孩子节点-右孩子节点-父节点,就是后序遍历。不论是先序遍历、中序遍历还是后序遍历,访问左右孩子节点的相对次序是不变的,总是先访问左孩子节点,再访问右孩子节点。而层次遍历,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访问二叉树的每个节点。”

    作者回复: 我赞同你的改动,我觉得会清晰些

    2020-10-24
    2
    19
  • 熊斌
    修改前:以前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假设一个支持自己想法的前提 修改后: 以前做决策时,会先假设一个正确的前提

    作者回复: 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正确的来修饰这个前提。直接可以说:以前做决策时,我会做一个假设。这样更好吧。

    2020-10-24
    2
    10
  • Calvin
    第一个误区我在读中学的时候经常犯,那会语文写作文都要800字,而年少没什么经历,写不出什么有深度的文字,我那时候爱读一些杂书,所以作文里就喜欢堆砌文字,写一些虚无缥缈,无病呻吟的情感表达,而这样的文字我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意思。 但是语文老师也读不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感觉写的不错,凭借着这些文字,老师经常给同学阅读我的作文,想想那些不过是年轻时无病呻吟凑作文字数罢了。😂

    作者回复: 言之有物,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哦。

    2020-10-23
    3
    7
  • maver
    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老师提到的第二个误区:中文西化,对我颇有些当头棒喝的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写一些单位的公文,一直把弱动词+抽象名词这种表达方式当成是更加书面语的表达,有时候还会刻意的在文章中这样去表达,现在想来真是“当局者迷”了。 找了两个例子: 1. 昨日曾短时间在生产环境完全放开新接口使用进行性能验证 可以修改为:昨日曾短时间在生产环境完全放开新接口使用以验证性能 2. 以强化对后台系统访问的统一管控 可以修改为:以加强管控后台系统访问能力 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有意识的去避开这个误区了。

    作者回复: 第一个例子,我没怎么看懂。第二个改写挺棒的,清楚很多。

    2020-10-25
    3
    5
  • 段晓宽
    中文西化,以前好像没有感觉到这是个问题。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受口语化的表述影响,经常会用到“衣服的搭配,目标的制定,路线的选择之类的”。也许现代社会更看重结果,这个名词。

    作者回复: 写作时,最好按照写作的逻辑。

    2020-10-23
    5
  • 阳台
    中文西化是中文的一个老毛病了,早些年我在网上也看过类似文章,包括莫言在内的当代名家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这毛病。尤其是计算机工作者写的文章博客,更是容易得这病,他们的知识来源自英语,很容易养成英语式的思维方式,同时中文写作又不好,更是缺乏对祖国纯美文字的信仰。笔下文章风格必然是英语式的。极客时间的用户大多数都是计算机行业人员,老师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也算给他们一点提醒了!

    作者回复: 是的,中文写作有其特有的美感,它脱胎于古文表达。可惜,我们现在的古文教育严重不足,很难再体会到那种“简单即美”的叙述文风

    2020-11-27
    4
  • 桃子-夏勇杰
    我有一个疑问和好奇,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用弱动词?老师能分享一下么?

    作者回复: 我觉得一方面是思维惰性,如果不用弱动词,写作者就得花时间、花脑子去想一个强动词;另一方面是意识不到,因为它不影响表达,所以没有动力去修改。

    2020-11-13
    4
  • escray
    依次看看自己都掉进了哪些坑。 滥用形容词和连词。这个坑估计肯定掉进去过,病根应该还是在中小学作文的时候,只有用了大量的成语、形容词和副词,才会被老师当做好文章,最好还要引用名人名言。连词则是写应试八股的法宝。 中文西化。在这一点上,我有点不同意老师的观点,我觉的英语的表达有时候比中文更准确,当然也可以说中文更有味道。专栏里面被字句和弱动词的问题说的挺好,但是对于从句——“去年那天樱花盛开、游客满园”,这个更像是英文中的定语从句。 随意堆砌段落和缺乏逻辑思维,这两个应该是一个坑,或者是两个坑但是底层相同。好像在我的求学历程中,是没有专门的逻辑训练的。语文只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英语里面倒是有一些逻辑训练,但都还不够。没有逻辑的人,是写不出有逻辑的文字的。 去读了余光中先生的《怎样改进英式中文》,里面有一些说法还是挺有道理的,可以引以为戒。但是这的确是 50 多年前的文章了,针对的也是当时的港台文化。如果老先生活到现在,看到当下的报纸,岂不是要气的从坟墓里面跳出来,中文早已不是中文了。

    作者回复: 嗯,这里无意比较中文或者英文表达的优劣,而只是建议大家在写文章时,还是尽量按照中文写作习惯,去操作。这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体验。

    2020-10-25
    3
  • 青鸟飞鱼
    相见恨晚,如果高中时看到,说不定作文又提高一个档次。

    作者回复: 哈哈现在也不晚,文字表达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能力

    2020-11-10
    1
  • 伊骞
    信息量好大,一条一条追究下来,自己掉进的误区不少哇……

    作者回复: 为时不晚呢。

    2020-10-23
    1
收起评论
显示
设置
留言
36
收藏
沉浸
阅读
分享
手机端
快捷键
回顶部